传统四合院空间模式的发展研究--以天津小站练兵园项目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研究的缘起 | 第7页 |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7-8页 |
·拟解决问题与目前研究现状 | 第8-9页 |
·拟解决问题 | 第8页 |
·目前研究现状 | 第8-9页 |
·研究方法框架 | 第9-10页 |
第二章 传统四合院的分析研究 | 第10-23页 |
·四合院的形成脉络 | 第11-14页 |
·自然环境因素 | 第11-12页 |
·不可逾越的建筑等级制度 | 第12-14页 |
·儒家经典的传统观念影响 | 第14页 |
·四合院的尺度分析 | 第14-18页 |
·从单体角度分析 | 第14-16页 |
·从胡同角度分析 | 第16-17页 |
·从城市总体构架角度分析 | 第17-18页 |
·四合院的空间序列 | 第18-19页 |
·四合院的文化精神 | 第19-22页 |
·“负阴抱阳”——四合院的古老定律 | 第19-20页 |
·“天人合一”——四合院的生态意义 | 第20-21页 |
·“礼乐孝”——四合院的伦理观念 | 第21页 |
·“兼容并蓄”——四合院的发展变化 | 第21-22页 |
·四合院的使用现状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四合院的发展演变与应用分析 | 第23-37页 |
·四合院现代发展的策略 | 第24-25页 |
·四合院现代功能的转换 | 第25-29页 |
·文化建筑 | 第25页 |
·商业建筑 | 第25-27页 |
·办公建筑 | 第27-28页 |
·居住建筑 | 第28-29页 |
·四合院现代功能的再造——“中国风”式居住模式 | 第29-37页 |
·本土主义代表——新北京四合院“易郡” | 第29-32页 |
·弘扬院落文化——中国别墅“观唐花园” | 第32-35页 |
·徽派印记——成都“清华坊”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天津小站练兵园项目的探索 | 第37-53页 |
·小站练兵园总体规划 | 第39-41页 |
·小站练兵园公建项目(三馆·一居·四中心) | 第41-49页 |
·展馆部分 | 第41-43页 |
·行辕名人居部分 | 第43-44页 |
·办公餐饮酒店(九大处与督军府) | 第44-47页 |
·旅游商业买卖街部分 | 第47-49页 |
·小站练兵园徽村四合院 | 第49-53页 |
·规划设计 | 第49-50页 |
·户型设计 | 第50-52页 |
·立面与细节设计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四合院院落空间的展望 | 第53-55页 |
·四合院院落空间的城市拓展 | 第53-54页 |
·中国式居住对传统院落空间的解读 | 第54页 |
·传统的现代表达 | 第54-55页 |
附录:天津小站趣志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