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新时期“乡镇企业”内涵和外延的变化 | 第10-12页 |
·乡镇企业对新农村建设作用的相关讨论 | 第12-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本文的思路和框架 | 第15-17页 |
第2章 新农村建设需要微观经济基础 | 第17-21页 |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内涵 | 第17页 |
·建设新农村的路径选择 | 第17-19页 |
·乡镇企业是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实现路径相统一的客观需要 | 第19-21页 |
第3章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乡镇企业的作用和定位 | 第21-33页 |
·乡镇企业对三农的历史贡献 | 第21-25页 |
·乡镇企业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其分析 | 第25-27页 |
·乡镇企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微观经济基础 | 第27-33页 |
·乡镇企业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生产力的根本要求——产业支撑 | 第27-30页 |
·新型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 第30-32页 |
·新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 | 第32-33页 |
第4章 乡镇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机理分析 | 第33-40页 |
·农业剩余增加的机理 | 第33-36页 |
·劳动力再配置模型 | 第33-34页 |
·劳动生产率提高模型 | 第34-36页 |
·农民收入增加的机理——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的应用 | 第36-38页 |
·综合作用的机理 | 第38-40页 |
第5章 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微观经济基础作用的政策建议 | 第40-44页 |
·乡镇企业要潜修内功 | 第40-41页 |
·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要重视三农倾向 | 第41-42页 |
·配套的国家宏观政策——工业化重心下移 | 第42页 |
·乡镇企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 第42-43页 |
·乡镇企业应正视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使命 | 第43-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