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0 前言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国外研究的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不足 | 第16-17页 |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页 |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页 |
·本文不足之处 | 第17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 海洋渔业资源集约利用的内涵及我国利用现状 | 第19-36页 |
·海洋渔业资源的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渔业 | 第19页 |
·渔业资源 | 第19-20页 |
·海洋渔业资源集约利用的内涵 | 第20-22页 |
·海洋生物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海洋渔业资源集约利用的内涵 | 第22页 |
·海洋渔业资源集约利用的概念 | 第22页 |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的现状 | 第22-36页 |
·海洋水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海洋捕捞业的发展现状 | 第24-29页 |
·海水养殖业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 第29-33页 |
·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33-36页 |
2 国外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 第36-45页 |
·美国 | 第36-37页 |
·恢复过度捕捞渔业资源 | 第36页 |
·加强渔业研究和监测 | 第36-37页 |
·大力发展休闲渔业 | 第37页 |
·日本 | 第37-39页 |
·总可捕量(TAC)管理 | 第38页 |
·渔业许可制度 | 第38页 |
·资源管理型渔业 | 第38-39页 |
·大力发展休闲渔业 | 第39页 |
·南非 | 第39-41页 |
·强化对捕捞业的监督和管理 | 第40页 |
·增强对海岸带的管理 | 第40页 |
·加强对海水养殖业的扶持 | 第40-41页 |
·重视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动态评估 | 第41页 |
·澳大利亚 | 第41-42页 |
·实行信息化的渔业管理手段 | 第41-42页 |
·加大的财政支持力度 | 第42页 |
·各国海洋渔业资源利用对我国的启示 | 第42-45页 |
·强化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的法制化管理 | 第43页 |
·加强对渔业资源的动态评估和研究 | 第43页 |
·建立渔业管理信息系统 | 第43-44页 |
·大力发展休闲渔业 | 第44-45页 |
3 海洋渔业资源集约利用对渔民增收影响的分析 | 第45-54页 |
·海洋渔业资源集约利用对渔民增收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45-50页 |
·海洋渔业资源集约利用的帕累托分析 | 第45-48页 |
·海洋渔业资源集约利用对渔民增收的影响 | 第48-49页 |
·理论分析结论 | 第49-50页 |
·海洋渔业资源集约利用与渔民增收的实证检验 | 第50-54页 |
·估计模型 | 第51页 |
·检验模型 | 第51-52页 |
·实证检验结论 | 第52-54页 |
4 海洋渔业资源集约利用制约下我国渔民增收面临的问题 | 第54-68页 |
·渔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54-56页 |
·第一产业比例大 | 第55页 |
·第二产业发展不足 | 第55-56页 |
·第三产业处于起步阶段 | 第56页 |
·海洋渔业资源利用本身的约束 | 第56-61页 |
·海洋捕捞业 | 第56-57页 |
·海水养殖业 | 第57-59页 |
·水产品加工业 | 第59-61页 |
·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 | 第61-68页 |
·陆源污染物的排放 | 第62-65页 |
·船舶污染 | 第65-66页 |
·海岸海域的非科学开发 | 第66-68页 |
5 海洋渔业资源集约利用促进我国渔民增收的对策 | 第68-80页 |
·优化海洋渔业产业结构 | 第69-76页 |
·海洋捕捞业 | 第69-70页 |
·海水养殖 | 第70-72页 |
·水产品加工业 | 第72-74页 |
·休闲渔业 | 第74-75页 |
·各类社会服务业 | 第75-76页 |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 第76-80页 |
·科学防治陆源污染 | 第76-78页 |
·有效治理船舶污染 | 第78-79页 |
·合理开发沿岸海域 | 第79-80页 |
6 结论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附表 | 第84-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个人简历 | 第90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