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民法论文

比较法视野下的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11页
一、英国法上的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第11-37页
 (一) 前言第11页
 (二) 英国法上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制度判例法的历史发展第11-25页
 (三) 英国法上违约非财产损害判例法的最新发展(四则案例)第25-30页
 (四) 对英国法现有制度学说上的批判第30-33页
 (五) 英国法上的启示第33-36页
 (六) 结论第36-37页
二、美国法上的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第37-52页
 (一) 前言第37页
 (二) 美国法上的一般规则第37-39页
 (三) 《合同法重述》相关部分第39-40页
 (四) 违约精神损害不予赔偿的例外之一:基于违约行为的性质第40-44页
 (五) 违约精神损害不予赔偿的例外之二:基于合同的性质第44-48页
 (六) 美国法上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制度的特点第48-52页
三、德国法上的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第52-63页
 (一) 前言第52页
 (二) 德国民法非财产损害的传统保护模式第52-54页
 (三) 《德国民法典》传统的突破:以旅游合同、雇佣合同为例第54-57页
 (四) 《德国民法典》2002年修正后的情形第57-61页
 (五) 结论第61-63页
四、法国法上的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第63-75页
 (一) 前言第63页
 (二) 法国民法上的责任体系第63-67页
 (三) 法国合同法上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制度的演变第67-69页
 (四) 非财产损害的种类第69-72页
 (五) 法国法上的启示第72-75页
五、国际合同法与非财产损害赔偿第75-83页
 (一) 前言第75页
 (二) CISG与非财产损害赔偿第75-79页
 (三) PICC与PECL的非财产保护第79-81页
 (四) 国际合同法发展的趋势第81-82页
 (五) 结论第82-83页
六、中国合同法与非财产损害赔偿第83-100页
 (一) 中国法上的非财产损害保护现状第83-84页
 (二) 中国法判例与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第84-96页
 (三) 对中国法院判决的梳理、归纳和追问第96-98页
 (四) 存在的问题第98-100页
七、中国法改革可能的途径:三种模式、五条进路第100-111页
 (一) 前言第100页
 (二) 模式一:一般性肯定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请求权第100-105页
 (三) 模式二:"原则——例外"模式第105-108页
 (四) 模式三:完全不承认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请求权第108-109页
 (五) 结论:全面比较分析基础上的选择第109-111页
结语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6页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第116-117页
后记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标淡化理论研究--以美国《联邦商标反淡化法》为视角
下一篇:电子订约错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