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9页 |
·昆虫滞育的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环境调控 | 第15-18页 |
·生理生化调控 | 第18-19页 |
·激素调控 | 第19-20页 |
·昆虫滞育的代价 | 第20-22页 |
·草地螟滞育的研究现状与问题 | 第22-26页 |
·草地螟的发生危害 | 第22-25页 |
·草地螟滞育的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29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9-34页 |
·虫源及饲养方法 | 第29-30页 |
·草地螟虫源采集 | 第29页 |
·草地螟的饲养繁殖器具 | 第29页 |
·饲养繁殖方法 | 第29-30页 |
·试验条件 | 第30页 |
·光周期和温度对草地螟滞育诱导的影响试验方法 | 第30-31页 |
·滞育诱导的光周期反应类型确定方法 | 第30页 |
·幼虫滞育光周期敏感时期和虫龄的确定 | 第30-31页 |
·草地螟幼虫滞育的判断标准 | 第31页 |
·光周期和温度对草地螟滞育解除的影响试验方法 | 第31-32页 |
·光周期对草地螟滞育解除的影响作用确定 | 第31页 |
·温度对草地螟滞育解除的影响作用确定 | 第31-32页 |
·草地螟滞育后前蛹期和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确定 | 第32页 |
·草地螟滞育后成虫的生物学习性比较 | 第32页 |
·草地螟滞育期间 JH 滴度变化测定方法 | 第32-33页 |
·供试昆虫 | 第32页 |
·血淋巴的收集 | 第32-33页 |
·试剂 | 第33页 |
·仪器 | 第33页 |
·样品制备 | 第33页 |
·色谱条件 | 第33页 |
·试验资料的分析与统计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4-53页 |
·光周期和温度对草地螟滞育诱导的影响 | 第34-40页 |
·滞育诱导的光周期反应 | 第34-35页 |
·临界光周期 | 第35页 |
·光周期对草地螟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35-37页 |
·草地螟幼虫滞育的敏感时期 | 第37-38页 |
·草地螟幼虫滞育的敏感虫龄 | 第38-39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9-40页 |
·光周期和温度对草地螟滞育解除的影响 | 第40-43页 |
·光周期对草地螟滞育解除的影响 | 第40-41页 |
·温度对草地螟滞育解除的影响 | 第41-4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2-43页 |
·草地螟滞育解除后前蛹期和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 第43-45页 |
·草地螟滞育解除后前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 第43-44页 |
·草地螟滞育解除后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 第44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4-45页 |
·草地螟滞育解除后成虫生殖生物学习性变异 | 第45-46页 |
·滞育与非滞育草地螟发育的成虫生殖与寿命比较 | 第45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5-46页 |
·草地螟滞育期间 JH 滴度变化 | 第46-53页 |
·JHⅠ标样图谱 | 第47页 |
·草地螟滞育幼虫血淋巴中 JHⅠ滴度变化 | 第47-50页 |
·非滞育末龄幼虫和预蛹血淋巴中 JHⅠ的滴度 | 第50-51页 |
·滞育幼虫与非滞育幼虫 JHⅠ滴度变化的比较 | 第51-5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53-55页 |
·光周期和温度对草地螟幼虫滞育诱导的影响 | 第53页 |
·光周期和温度对草地螟幼虫滞育解除的影响 | 第53页 |
·草地螟滞育解除后前蛹期和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 第53-54页 |
·草地螟滞育解除后生物学特性变异 | 第54页 |
·草地螟滞育期间 JH 滴度变化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作者简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