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型烟粉虱在中国的发生现状及其基于mtCOI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烟粉虱研究概况 | 第11-18页 |
·烟粉虱的分类地位及危害 | 第11-12页 |
·烟粉虱的生物型 | 第12-14页 |
·烟粉虱的种内及种间竞争取代 | 第14-18页 |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烟粉虱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22页 |
·RAPD 标记 | 第18-20页 |
·AFLP 标记 | 第20页 |
·mtCOI 标记 | 第20-21页 |
·rDNA-IT51 标记 | 第21页 |
·SCAR 标记 | 第21页 |
·SSR 标记 | 第21-22页 |
·论文设计 | 第22-25页 |
·立题依据 | 第22-23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3页 |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 第23页 |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二章 Q 型烟粉虱在中国的分布现状与发生趋势 | 第25-4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6-34页 |
·烟粉虱样本采集 | 第26-28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8页 |
·单头烟粉虱基因组DAN 的提取 | 第28-30页 |
·SCAR 方法进行Q 型烟粉虱的生物型鉴定 | 第30-32页 |
·COI 方法进行Q 型烟粉虱的生物型鉴定 | 第32-34页 |
·分布范围及不同地区入侵程度的确定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3页 |
·单头烟粉虱DNA 提取结果及分析 | 第34-36页 |
·SCAR 标记的Q-生物型鉴定结果 | 第36-37页 |
·mtCOI 标记的Q-生物型鉴定结果 | 第37-43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3-46页 |
第三章 基于mtCOI 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46-5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6-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7-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