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绪论 | 第9-12页 |
| 一 临济寺和澄灵塔 | 第12-15页 |
| (一) 临济寺形胜略说 | 第12页 |
| (二) 临济寺、塔的兴建与历史变迁 | 第12-15页 |
| 1.临济寺的历史沿革 | 第12-14页 |
| 2.澄灵塔 | 第14页 |
| 3.古刹新貌 | 第14-15页 |
| 二 义玄生平与嗣法弟子 | 第15-29页 |
| (一) 唐末的镇州 | 第15-17页 |
| 1.唐末时局与士人心态 | 第15-16页 |
| 2.地方实力与地方官的作用 | 第16-17页 |
| (二) 义玄生平 | 第17-28页 |
| 1.前期——早年参佛(约787年—810年) | 第18页 |
| 2.中期——游方参学、投师悟道(约810年—842年) | 第18-24页 |
| 3.后期——河北传道(约842年—867年) | 第24-28页 |
| (三) 嗣法弟子 | 第28-29页 |
| 1.正法眼藏 | 第28页 |
| 2.嗣法弟子 | 第28-29页 |
| 三 《临济录》与义玄的禅学思想 | 第29-47页 |
| (一) 《临济录》的源流 | 第29-32页 |
| 1.宗演本《临济录》及后世刻本 | 第29页 |
| 2.与宗演系统《临济录》编排不同的版本 | 第29-31页 |
| 3.其他有关义玄禅师传记的资料 | 第31-32页 |
| (二) 义玄的禅学思想 | 第32-47页 |
| 1.建立"真正见解" | 第32-34页 |
| 2."心清净"与"无位真人" | 第34-37页 |
| 3."不受人惑"的"自信" | 第37-39页 |
| 4."无事是贵人"与"随处作主,立处皆真" | 第39-43页 |
| 5.棒喝交驰的峻烈禅法和呵佛骂祖的超越境界 | 第43-47页 |
| 四 临济宗述略 | 第47-50页 |
| (一) 临济宗初创时期得以大发展的一些因素 | 第47-48页 |
| (二) 临济宗的后期传承 | 第48-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附录 | 第53-54页 |
| 后记 | 第54-5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