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6-37页 |
1 中医对胃癌前病变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6-18页 |
·病因 | 第16-18页 |
·病机 | 第18页 |
2 中医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 | 第18-20页 |
·辨证论治 | 第18-19页 |
·固定方加减 | 第19页 |
·基础方加减 | 第19-20页 |
3 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20-25页 |
·从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入手探索中药治疗机理 | 第20-21页 |
·从作用于胃肠道的激素入手探索中药治疗机理 | 第21-22页 |
·从抗氧化水平探索中药治疗机理 | 第22页 |
·从影响机体免疫水平入手探讨中药治疗机理 | 第22页 |
·从基因水平探讨中药治疗机理 | 第22-25页 |
4 现代医学对胃癌前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 | 第25-30页 |
·胃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 | 第25-26页 |
·胃癌前病变的发生机制 | 第26-30页 |
5 现代医学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 | 第30-32页 |
·非药物治疗 | 第30页 |
·药物治疗 | 第30-32页 |
·西医治疗胃癌前病变存在的不足 | 第32页 |
6 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的研究 | 第32-37页 |
·动物品系的选择 | 第33页 |
·造模方法的选择 | 第33-37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37-53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37-38页 |
·实验动物 | 第37页 |
·实验药物 | 第37页 |
·主要仪器 | 第37-3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实验分组 | 第38页 |
·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38页 |
·药物干预 | 第38页 |
·标本采集 | 第38-39页 |
3 检测方法 | 第39-44页 |
·大鼠胃组织的形态学观察 | 第39页 |
·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胃组织MMP-7、MMP-9蛋白表达 | 第39-40页 |
·明胶酶谱法检测大鼠胃组织MMP-7、MMP-9活性 | 第40-42页 |
·PCR技术检测大鼠胃组织MMP-7mRNA、MMP-9mRNA表达 | 第42-44页 |
·资料整理与统计学方法 | 第44页 |
4 结果 | 第44-51页 |
·大鼠一般情况 | 第44页 |
·大鼠胃粘膜组织观察 | 第44-45页 |
·大鼠胃组织MMP-7、MMP-9蛋白表达 | 第45-47页 |
·大鼠胃组织MMP-7、MMP-9活性 | 第47-50页 |
·大鼠胃组织MMP-7mRNA、MMP-9mRNA的表达 | 第50-51页 |
5 结论 | 第51-53页 |
第三部分 临床观察 | 第53-60页 |
1 研究对象和选择标准 | 第53-54页 |
·病例来源 | 第53页 |
·胃癌前病变诊断标准 | 第53-54页 |
·试验病例选择标准 | 第5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54-55页 |
·研究工具 | 第54页 |
·分组及给药方法 | 第54页 |
·中医疗效判定标准 | 第54-55页 |
·观察指标 | 第55页 |
·资料整理与统计方法 | 第55页 |
3 结果 | 第55-59页 |
·一般资料 | 第55-56页 |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 第56-59页 |
·两组中医疗效比较 | 第59页 |
·治疗前后实验室安全性指标检查结果 | 第59页 |
4 结论 | 第59-60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60-65页 |
1 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的复制 | 第60页 |
2 基质金属蛋白酶-7、9与胃癌前病变的关系 | 第60-62页 |
3 胃癌前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 第62-65页 |
·方义解析 | 第62页 |
·现代药理研究 | 第62-63页 |
·胃炎Ⅰ号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及机理探讨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附录 | 第75-86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