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文献研究 | 第10-16页 |
一、 治疗妇科术后腰痛的必要性 | 第10页 |
二、 妇科术后腰痛的西医病因病机 | 第10-11页 |
三、 妇科术后腰痛的中医病因病机 | 第11页 |
四、 治疗方法 | 第11-15页 |
(一) 药物疗法 | 第11-12页 |
(二) 物理疗法 | 第12-13页 |
(三) 中医特色疗法 | 第13-14页 |
(四) 辅助疗法 | 第14-15页 |
五、 各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 | 第15页 |
六、 中药热敷疗法的优势 | 第15-16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16-20页 |
一、 研究设计 | 第16页 |
二、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16页 |
(二) 纳入标准 | 第16页 |
(三) 排除标准 | 第16页 |
三、 实施方法 | 第16-18页 |
(一) 分组方法 | 第16-17页 |
(二) 治疗方法 | 第17页 |
(三) 评估方法 | 第17-18页 |
四、 数据管理及统计方法 | 第18页 |
五、 质量控制 | 第18-20页 |
研究结果 | 第20-37页 |
一、 背景资料分析 | 第20-23页 |
二、 各组在干预前后的腰痛程度对比 | 第23-26页 |
(一) 干预前与治疗第一天后的对比 | 第23-24页 |
(二) 干预前与治疗第二天后的对比 | 第24-25页 |
(三) 干预前与治疗第三天后的对比 | 第25-26页 |
三、 三组腰痛程度横向对比 | 第26-32页 |
(一) 治疗第一天后的组间对比 | 第26-28页 |
(二) 治疗第二天后的组间对比 | 第28-30页 |
(三) 治疗第三天后的组间对比 | 第30-32页 |
四、 各组疼痛分值降低幅度对比 | 第32-35页 |
(一) 治疗第一天后 | 第32-33页 |
(二) 治疗第二天后 | 第33-34页 |
(三) 治疗第三天后 | 第34-35页 |
五、 术后两周各组腰痛消除率对比 | 第35-36页 |
六、 安全性分析 | 第36页 |
七、 结论 | 第36-37页 |
讨论 | 第37-42页 |
一、 西医对妇科腰硬联合麻醉下术后腰痛的认识 | 第37-38页 |
(一) 腰硬联合麻醉操作的影响 | 第37-38页 |
(二) 麻醉药物的影响 | 第38页 |
(三) 不同体位状态对妇科术后腰痛的影响 | 第38页 |
二、 中医对妇科腰硬联合麻醉下术后腰痛的认识 | 第38-39页 |
三、 热敷疗法对妇科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腰痛的治疗作用 | 第39页 |
四、 中药热敷对妇科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腰痛的治疗作用 | 第39-40页 |
(一) 中药热敷的组方依据 | 第39-40页 |
(二) 白芥子、 吴茱萸的现代药理作用 | 第40页 |
五、 中药热敷的疗效最佳时机探讨 | 第40-41页 |
六、 不足与展望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1页 |
附录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