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U(Ⅵ)和Th(Ⅳ)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引言第9-12页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高放废物处置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凹凸棒石粘土简述第12-13页
     ·凹凸棒石粘土基本结构第12-13页
     ·凹凸棒石粘土的基本性质与用途第13页
 参考文献第13-16页
第二章 金属离子在固-液界面上吸附的基本理论第16-25页
   ·金属离子在固-液界面上的微观吸附理论第16-20页
     ·吸附(Adsorption)第16-18页
     ·表面沉淀第18页
     ·表面络合模型第18-20页
     ·离子交换模型第20页
   ·金属离子在固-液界面上的宏观吸附理论第20-22页
     ·吸附热力学第20-21页
     ·吸附动力学第21-22页
     ·吸附等温模型第22页
 参考文献第22-25页
第三章 实验部分第25-32页
   ·实验原料和试剂第25页
   ·实验仪器第25-26页
   ·溶液的配制第26页
   ·凹凸棒石的预处理第26-28页
     ·纯化的凹凸棒石的制备第27页
     ·Na-凹凸棒石的制备第27-28页
   ·标准曲线第28-29页
     ·铀的标准曲线第28页
     ·钍的标准曲线第28-29页
   ·实验方法第29-30页
     ·平衡时间实验方法第29页
     ·固液比实验方法第29页
     ·pH对吸附影响的实验方法第29页
     ·离子强度对吸附影响的实验方法第29-30页
     ·腐殖酸对吸附影响的实验方法第30页
     ·吸附-解吸等温线的实验方法第30页
   ·吸附实验结果计算方法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2页
第四章 U(Ⅵ)在Na-凹凸棒石上的吸附研究第32-50页
   ·引言第32-33页
   ·结果与讨论第33-45页
     ·天然凹凸棒石粘土成份分析第33-34页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34页
     ·扫描电镜(SEM)分析第34-35页
     ·接触时间对吸附的影响第35-36页
     ·吸附动力学模型第36-37页
     ·凹凸棒石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第37-38页
     ·pH值、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第38-40页
     ·富啡酸(FA)对吸附的影响第40-41页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第41-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第五章 U(Ⅵ)在经纯化的凹凸棒石上的吸附研究第50-61页
   ·引言第50-51页
   ·结果与讨论第51-58页
     ·XRD分析第51-52页
     ·SEM分析第52页
     ·pH和富里酸(FA)对吸附的影响第52-53页
     ·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第53-54页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第54-58页
   ·本章小结第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第六章 Th(Ⅳ)在经纯化的凹凸棒石粘土上的吸附研究第61-74页
   ·引言第61-62页
   ·结果和讨论第62-71页
     ·吸附动力学第62-63页
     ·凹凸棒石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第63-64页
     ·富啡酸(FA)和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第64-66页
     ·pH对吸附的影响第66-67页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第67-71页
   ·本章小结第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结论和展望第74-76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承载力研究--以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为例
下一篇:部分芳香类有机污染物的QSAR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