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证据收集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知识产权侵权诉讼证据收集概述 | 第11-15页 |
一、知识产权侵权诉讼证据收集的重要性 | 第11-12页 |
二、知识产权侵权诉讼证据收集的特殊性 | 第12-15页 |
第二部分 知识产权侵权诉讼证据收集的法理基础 | 第15-22页 |
一、发现真实与辩论原则 | 第15-17页 |
二、发现真实与协同主义诉讼理念 | 第17-19页 |
三、知识产权保护利益平衡理念 | 第19-22页 |
第三部分 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取证范围和取证方法 | 第22-30页 |
一、取证范围 | 第22-27页 |
(一) 知识产权权利人方面 | 第22-25页 |
(二) 被控侵权人方面 | 第25-27页 |
二、取证方法 | 第27-30页 |
第四部分 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证据收集现状分析 | 第30-42页 |
一、立法方面 | 第30-33页 |
(一) 立法简介 | 第30页 |
(二) 立法评析 | 第30-33页 |
二、实务方面 | 第33-42页 |
(一) 陷阱取证问题 | 第34-36页 |
(二) 保全证据问题 | 第36-42页 |
第五部分 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证据收集的完善 | 第42-51页 |
一、基本理念 | 第42-43页 |
(一) 知识产权保护利益平衡理念 | 第42-43页 |
(二) 权利保障和禁止权利滥用 | 第43页 |
二、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证据收集的具体完善途径 | 第43-51页 |
(一) 为当事人收集证据提供保障 | 第43-44页 |
(二) 在证据收集方面应加强法官释明 | 第44-46页 |
(三) 证据保全的完善 | 第46-48页 |
(四) 鉴定应作为澄清技术问题的最后手段 | 第48-49页 |
(五) 对陷阱取证行为进行规范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