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6页 |
| ·课题来源 | 第10-11页 |
| ·本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本题研究意义 | 第14页 |
| ·本题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本题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2 有关概念与前提 | 第16-21页 |
| ·中国传统家具 | 第16页 |
| ·日本传统家具 | 第16-17页 |
| ·传统家具装饰图案 | 第17-18页 |
| ·中日文化交流的背景 | 第18页 |
| ·其他工艺美术(陶瓷、书法、绘画等)对装饰图案的影响 | 第18-20页 |
| ·小结 | 第20-21页 |
| 3 中日传统家具装饰图案的演变及特征的比较 | 第21-36页 |
| ·中国传统家具装饰图案的演变及特征 | 第21-27页 |
| ·商周时期 | 第21-22页 |
| ·春秋战国时期 | 第22页 |
| ·秦、汉时期 | 第22-23页 |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第23-24页 |
| ·隋唐五代时期 | 第24页 |
| ·宋、元时期 | 第24-25页 |
| ·明朝时期 | 第25-26页 |
| ·清朝时期 | 第26-27页 |
| ·日本传统家具装饰图案的演变及特征 | 第27-33页 |
| ·绳文、弥生、古坟时代 | 第27-29页 |
| ·飞鸟、奈良时代 | 第29-30页 |
| ·平安、镰仓时期 | 第30-31页 |
| ·室町时代 | 第31-32页 |
| ·桃山时代 | 第32页 |
| ·江户时代 | 第32-33页 |
| ·近代时期的发展与变化 | 第33页 |
| ·中日传统家具装饰图案的演变及特征的比较 | 第33-34页 |
| ·小结 | 第34-36页 |
| 4 中日传统家具装饰图案的题材 | 第36-60页 |
| ·中国传统家具装饰图案的题材 | 第36-46页 |
| ·动物图案纹样 | 第36-39页 |
| ·植物图案纹样 | 第39-43页 |
| ·山水人物图案纹样 | 第43页 |
| ·几何图案纹样 | 第43-44页 |
| ·吉祥图案或文字 | 第44-46页 |
| ·日本传统家具装饰图案的题材 | 第46-58页 |
| ·动物图案纹样 | 第46-47页 |
| ·植物图案纹样 | 第47-50页 |
| ·几何图案纹样 | 第50页 |
| ·器物图案纹样 | 第50-51页 |
| ·风景人物图案纹样 | 第51-52页 |
| ·宗教题材图案纹样 | 第52-53页 |
| ·家纹 | 第53-58页 |
| ·中日家具装饰图案题材的比较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5 中日传统家具装饰题材内涵的比较 | 第60-67页 |
| ·飞动与寂静 | 第60-62页 |
| ·"中庸"美学与"残缺之美" | 第62-63页 |
| ·吉祥与物哀 | 第63-65页 |
| ·宏大与精微 | 第65页 |
| ·小结 | 第65-67页 |
| 6 中日传统家具装饰手法的比较 | 第67-85页 |
| ·结构装饰 | 第67-74页 |
| ·牙子(牙条和牙头) | 第67-68页 |
| ·券口与圈口 | 第68-69页 |
| ·挡板 | 第69-70页 |
| ·卡子花 | 第70-71页 |
| ·托泥与龟足 | 第71页 |
| ·矮老 | 第71-72页 |
| ·枨子 | 第72-74页 |
| ·雕刻装饰 | 第74-77页 |
| ·漆饰 | 第77-81页 |
| ·五金件装饰 | 第81-83页 |
| ·中日传统家具装饰手法的比较 | 第83页 |
| ·小结 | 第83-85页 |
| 7 结论 | 第85-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 附录Ⅰ | 第92-93页 |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