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CP的实时流媒体自适应传输策略及其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6页 |
| ·流媒体传输拥塞控制 | 第15-19页 |
| ·流媒体传输差错控制 | 第19-22页 |
| ·TCP流媒体传输机制 | 第22-26页 |
| ·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工作 | 第26-27页 |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TCP实时流媒体传输性能分析 | 第29-58页 |
| ·TCP实时流媒体传输过程 | 第29-38页 |
| ·用户层 | 第29-31页 |
| ·编码层 | 第31-33页 |
| ·流处理层 | 第33-36页 |
| ·传输控制层 | 第36-38页 |
| ·不同版本TCP的性能 | 第38-44页 |
| ·TCP Taheo | 第39-40页 |
| ·TCP Reno和TCP NewReno | 第40-41页 |
| ·TCP SACK | 第41-42页 |
| ·TCP Vegas | 第42-44页 |
| ·TCP实时流媒体传输的可行性 | 第44-48页 |
| ·TCP与UDP传输性能比较 | 第45-46页 |
| ·TCP传输可行性分析 | 第46-48页 |
| ·TCP实时音频流传输性能 | 第48-53页 |
| ·实时音频传输可行性 | 第49-50页 |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0-53页 |
| ·TCP实时视频流传输性能 | 第53-57页 |
| ·实时视频传输局限性 | 第53-54页 |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4-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三章 实时视频传输延时预测模型 | 第58-82页 |
| ·实时视频帧传输延时分析 | 第58-62页 |
| ·端到端延时 | 第58-59页 |
| ·发送延时与等待延时 | 第59-61页 |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61-62页 |
| ·发送延时分阶随机预测模型 | 第62-73页 |
| ·假设条件 | 第62-63页 |
| ·慢开始阶段随机模型 | 第63-64页 |
| ·重传与恢复阶段随机模型 | 第64-67页 |
| ·拥塞避免阶段随机模型 | 第67-70页 |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70-73页 |
| ·递阶式马尔科夫预测模型 | 第73-81页 |
| ·拥塞窗口的马尔科夫链 | 第73-76页 |
| ·递阶式马尔科夫预测算法 | 第76-78页 |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78-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第四章 实时视频自适应传输策略 | 第82-101页 |
| ·基于多缓冲区调度的自适应传输策略 | 第82-93页 |
| ·总体框架 | 第82-83页 |
| ·多缓冲区的特性 | 第83-85页 |
| ·多缓冲区调度模型 | 第85-86页 |
| ·速率自适应策略 | 第86-89页 |
| ·自适应策略性能分析 | 第89-93页 |
| ·基于发送延时预测模型的自适应策略 | 第93-99页 |
| ·自适应策略总体结构 | 第93-94页 |
| ·基于预测控制的自适应算法 | 第94-97页 |
| ·自适应传输性能分析 | 第97-99页 |
|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 第五章 自适应策略在3G实时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第101-128页 |
| ·3G-VIM系统网络结构分析 | 第101-107页 |
| ·系统组网结构 | 第102-104页 |
| ·系统网关设计 | 第104页 |
| ·自适应策略的应用 | 第104-107页 |
| ·3G-VIM系统信令流程设计 | 第107-113页 |
| ·基于SIP协议的信令流程设计 | 第107-110页 |
| ·基于3G-324M协议的信令流程 | 第110-112页 |
| ·自适应策略的信令流程设计 | 第112-113页 |
| ·3G-VIM系统的软件实现 | 第113-118页 |
| ·功能结构设计与实现 | 第113-115页 |
| ·数据库设计与访问优化 | 第115-118页 |
| ·自适应策略的实现 | 第118-124页 |
| ·主要子模块的实现 | 第118-121页 |
| ·关键实现技术 | 第121-124页 |
| ·系统运行与结果分析 | 第124-1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8-131页 |
| ·结论 | 第128-130页 |
| ·展望 | 第130-1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1-143页 |
| 致谢 | 第143-145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45-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