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32页 |
1. 土壤真菌的研究概况 | 第13-18页 |
·土壤真菌的涵义 | 第13页 |
·土壤真菌的主要分类群 | 第13-14页 |
·土壤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第14-16页 |
·土壤真菌的分离方法 | 第16页 |
·土壤真菌的计数方法 | 第16-17页 |
·真菌的提取 | 第17-18页 |
·真菌的纯化 | 第18页 |
2. 土壤真菌的多样性 | 第18-20页 |
·物种多样性 | 第18-19页 |
·生境多样性 | 第19页 |
·功能多样性 | 第19-20页 |
3. 传统分类方法 | 第20-21页 |
4. 现代分类技术在真菌分类中的应用 | 第21-29页 |
·次生代谢产物的应用 | 第21-22页 |
·可溶性蛋白凝胶电泳 | 第22页 |
·DNA 水平上的真菌分类学 | 第22-29页 |
·DNA 中G+Cmol%含量测定 | 第23页 |
·基于PCR 基础上的DNA 多态性分析 | 第23-26页 |
·DNA 序列分析 | 第26-29页 |
5. 西藏地区真菌研究进展 | 第29-32页 |
第二章中国西藏部分地区土壤淡色丝孢菌的属种多样性 | 第32-8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土样来源 | 第32页 |
·培养基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土样的采集 | 第32页 |
·土壤真菌的分离 | 第32-33页 |
·土壤真菌的纯化 | 第33页 |
·土壤真菌的培养鉴定 | 第33-34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4-76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76-80页 |
·小结 | 第76-78页 |
·讨论 | 第78-80页 |
第三章 西藏部分地区土壤淡色丝孢菌部分属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 第80-9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0-86页 |
·供试菌株 | 第80-82页 |
·菌体培养 | 第82页 |
·DNA 的提取和纯化 | 第82-83页 |
·试剂 | 第82页 |
·仪器 | 第82-83页 |
·DNA 提取步骤和检测步骤 | 第83页 |
·供试菌株的PCR 扩增 | 第83-84页 |
·引物合成 | 第83-84页 |
·扩增反应体系 | 第84页 |
·扩增条件 | 第84页 |
·PCR 产物检测 | 第84页 |
·特异性扩增产物回收纯化 | 第84-85页 |
·操作步骤 | 第84-85页 |
·回收纯化产物检测 | 第85页 |
·特异扩增片段的克隆 | 第85-86页 |
·克隆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85页 |
·转化 | 第85-86页 |
·单克隆检测 | 第86页 |
·5.8S rDNA–ITS 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8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6-94页 |
·PCR 扩增结果 | 第86-87页 |
·5.8S rDNA–ITS的序列分析 | 第87页 |
·供试菌株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87-94页 |
·粘帚霉属不同菌株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88-91页 |
·拟青霉属、青霉属和玛利亚霉属不同菌株的系统发育分 析 | 第91-93页 |
·其它属不同菌株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93-94页 |
3. 讨论 | 第94-96页 |
第四章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土壤淡色丝孢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物种生态位研究 | 第96-106页 |
1 研究地区的概况 | 第96-9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97-99页 |
·土壤样品的采集 | 第97页 |
·土壤淡色丝孢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 第97-98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98-9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99-103页 |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土壤淡色丝孢菌属的组成及优势度 | 第99-100页 |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土壤淡色丝孢菌群落多样性 | 第100-102页 |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土壤淡色丝孢菌不同生境类型的群落相似性 | 第102页 |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土壤淡色丝孢菌的生态位 | 第102-103页 |
4 讨论 | 第103-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5-116页 |
附录 | 第116-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