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研究

摘要第1-16页
ABSTRACT第16-20页
1.导言第20-35页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20-24页
       ·选题背景第20-22页
       ·研究意义第22-24页
     ·基础设施的概念界定及其特征第24-29页
       ·基础设施概念的界定第24-26页
       ·基础设施的特征及其在研究中的意义第26-29页
     ·其他重要概念说明第29-30页
     ·文章的结构、创新与不足第30-35页
       ·文章的结构第30-32页
       ·文章的创新和不足第32-35页
2.文献综述第35-68页
     ·基础设施与居民福利关系的理论分析第35-45页
       ·古典经济学的分析第35-37页
       ·凯恩斯主义、发展经济学的分析第37-39页
       ·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第39-41页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第41-44页
       ·评论第44-45页
     ·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作用力的实证分析第45-51页
       ·针对国外基础设施的实证分析第45-47页
       ·针对中国基础设施的实证分析第47-50页
       ·评论第50-51页
     ·基础设施供给主体的选择第51-55页
       ·政府单一主体提供论第51-52页
       ·政府-市场的双主体提供论第52-53页
       ·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三主体提供论第53-54页
       ·评论第54-55页
     ·有关平等和均等的理论评述第55-68页
       ·古代圣哲的均等观第55-57页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均等化思想第57-58页
       ·福利经济学中的均等化理论第58-65页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第65-67页
       ·评论第67-68页
3.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的理论分析第68-100页
     ·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的目标第68-73页
     ·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的内涵及衡量指标第73-79页
       ·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的内涵第74-76页
       ·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的衡量指标第76-79页
   ·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的前提及已有经验第79-88页
       ·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的前提条件第80-84页
       ·发达国家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建设经验第84-88页
     ·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政策的敏感性分析第88-97页
       ·经济描述第89-90页
       ·经济运行即基本函数情况第90-92页
       ·模型求解第92-93页
       ·基于数值模拟的比较静态分析第93-97页
     ·本章小结第97-100页
4.我国城乡基础设施的非均等状况分析第100-130页
     ·建国后城乡基础设施非均等发展史回顾第100-102页
     ·直接边际福利非均等状况分析第102-121页
       ·我国城乡交通基础设施非均等情况第103-108页
       ·我国城乡通讯基础设施非均等情况第108-112页
       ·我国城乡能源基础设施非均等情况第112-115页
       ·我国城乡供水基础设施非均等情况第115-119页
       ·我国城乡环保基础设施非均等情况第119-121页
     ·间接边际福利非均等状况分析第121-127页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原理简介第121-124页
       ·空间相关性检验和模型选择的依据第124页
       ·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第124-125页
       ·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第125-127页
     ·本章小结第127-130页
5.我国城乡基础设施非均等的成因第130-148页
     ·成因Ⅰ:基础设施投资的城乡差距第130-139页
       ·城乡基础设施投资差距的实证分析第130-135页
       ·城乡基础设施投资差距的成因第135-139页
     ·成因Ⅱ:基础设施建造效率的城乡差距第139-143页
       ·城乡基础设施建造效率差距的实证分析第140-142页
       ·城乡基础设施建造效率差距的成因第142-143页
     ·成因Ⅲ:基础设施维护力度的城乡差距第143-146页
       ·城乡基础设施维护力度差距的实证分析第143-145页
       ·城乡基础设施维护力度差距的成因第145-146页
   ·本章小结第146-148页
6.我国城乡基础设施非均等的经济效应分析第148-164页
     ·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差距的经济效应第149-151页
       ·工农业人均产出差距第149-150页
       ·城乡生活水平差距第150页
       ·城乡社会性基础设施差距第150-151页
       ·农村居民获取工资收入的机会第151页
     ·城乡基础设施差距的因素分析第151-155页
       ·因素分析法简介及数据选取第152-153页
       ·因素分析法的分析结果第153-155页
     ·空间面板数据分析第155-161页
       ·以工农业产出率差距为被解释变量的计量结果第155-157页
       ·以生活水平差距为被解释变量的计量结果第157-158页
       ·以社会性基础设施差距为被解释变量的计量结果第158-160页
       ·以农民获取工资收入机会为被解释变量的计量结果第160-161页
     ·本章小结第161-164页
7.影响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福利的多因素分析第164-178页
     ·研究设计与计量方法的选择第164-168页
       ·研究设计第165-167页
       ·计量方法选择第167-168页
     ·基于SEM模型的实证分析第168-176页
       ·指标的选择与模型初步设计第169-172页
       ·模型的最终确定及其估计结果第172-176页
     ·本章小结第176-178页
8.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的实现第178-217页
     ·实现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的基本原则第178-185页
       ·优先提供生产生活中最为紧缺的基础设施第178-181页
       ·优先提供影响范围广的基础设施第181-182页
       ·首先保证城市基础设施的稳步发展第182-184页
       ·允许地域差异的长期存在第184-185页
     ·总体视角下的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途径第185-202页
       ·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途径第185-195页
       ·基础设施建造方面的途径第195-198页
       ·基础设施维护方面的途径第198-202页
     ·各种基础设施的城乡均等化途径简析第202-216页
       ·城乡交通基础设施的均等化建设第202-206页
       ·城乡供水基础设施的均等化建设第206-207页
       ·城乡能源基础设施的均等化建设第207-210页
       ·城乡通讯基础设施的均等化建设第210-214页
       ·城乡环保基础设施的均等化建设第214-216页
     ·本章小结第216-217页
附录1第217-221页
附录2第221-226页
参考文献第226-243页
致谢第243-24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244-24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245页

论文共2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内产品市场整合的演进与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对外贸易的视角
下一篇:非线性数学期望及其在金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