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桂阳县烤烟生产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 第10-11页 |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起源 | 第10页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第10-11页 |
·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 第11页 |
·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 第11页 |
·国内外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现状 | 第11-15页 |
·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第11-12页 |
·国外烟叶生产可持续性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南非 | 第12-13页 |
·津巴布韦 | 第13页 |
·日本 | 第13页 |
·国内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山东 | 第14页 |
·贵州 | 第14页 |
·湖南 | 第14-15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设计 | 第16-19页 |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调查研究方法和步骤 | 第16-18页 |
·调查研究方法 | 第16页 |
·调查研究步骤 | 第16-18页 |
·选点及取样 | 第16页 |
·对各样点进行调查的内容设计 | 第16-18页 |
·对桂阳县烟草公司需要调查的内容设计 | 第16-17页 |
·对基层烟草站的调查内容设计 | 第17-18页 |
·对烟农的调查内容设计 | 第18页 |
·开始对各样点进行调查 | 第18页 |
·调查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8页 |
·基本情况调查资料来源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桂阳县烤烟生产基本情况 | 第19-24页 |
·桂阳县基本情况 | 第19页 |
·桂阳县烤烟生产概况 | 第19页 |
·桂阳县烤烟生产现行发展战略与措施 | 第19-24页 |
·建立科学制度,保障烤烟生产 | 第19-22页 |
·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制度 | 第19-20页 |
·不断调整烤烟生产布局 | 第20-21页 |
·严格按照《国标》收购烟叶 | 第21-22页 |
·不断改进烟叶收购模式 | 第22页 |
·加大投入,提高烤烟生产效益 | 第22-24页 |
·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 第22-23页 |
·重视烤烟生产从业人员素质的培养 | 第23页 |
·建设完善科技试验、示范园区 | 第23-24页 |
第四章 桂阳县烤烟生产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 第24-35页 |
·桂阳县烤烟生产的优势 | 第24-30页 |
·自然资源优势 | 第24-25页 |
·气候条件适宜优质烤烟的生产 | 第24页 |
·土壤条件适宜优质烤烟的生产 | 第24-25页 |
·烟叶的质量优势 | 第25-26页 |
·烟叶外观质量好 | 第25页 |
·烟叶物理特性良好 | 第25页 |
·烟叶化学成分协调 | 第25页 |
·烟叶评吸质量较好 | 第25-26页 |
·烤烟生产条件的优势 | 第26-28页 |
·具有优越的人力资源 | 第26-27页 |
·基本实现了漂浮育苗和商品化供苗 | 第27页 |
·推行机械化、专业化等现代烤烟生产方式 | 第27页 |
·生产补贴投入不断加大 | 第27-28页 |
·具有替代进口烟叶的发展前景 | 第28-30页 |
·桂阳县烤烟生产的制约因素 | 第30-35页 |
·生产基础设施和技术仍需进一步改善 | 第30-33页 |
·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 | 第30页 |
·烟农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 | 第30-31页 |
·烤烟生产从业人员文化层次有待提高 | 第31页 |
·烘烤技术和条件需不断改进 | 第31-32页 |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大 | 第32页 |
·农村土地调整难度大,难以形成规模化种植 | 第32-33页 |
·烟农生产积极性不高 | 第33-34页 |
·烤烟种植比较效益不明显 | 第33页 |
·烤烟种植规模效益难以体现 | 第33-34页 |
·需进一步改良烤烟品种、提升烟叶质量 | 第34-35页 |
·烤烟品种单一,需要改良 | 第34页 |
·上部烟叶可用性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 第34-35页 |
第五章 桂阳县烤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 第35-47页 |
·加强投入力度,改善烤烟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 | 第35-37页 |
·加强烤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 第35-36页 |
·加强烟水配套工程建设 | 第35页 |
·加快旧烤房的改造和新建密集式烤房 | 第35页 |
·建设经济实用的烟叶基层站 | 第35-36页 |
·加大对烟农队伍和生产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 第36页 |
·坚持科技兴烟,抓好技术推广和队伍建设 | 第36-37页 |
·加大技术攻关,开展特色烟叶研究 | 第36页 |
·积极开展科研试验及技术推广工作 | 第36-37页 |
·稳定烟农种烟积极性,维护烟农利益 | 第37-38页 |
·扩大户均种烟面积,提高烟叶生产集中度 | 第37页 |
·依法推进土地流转,促进烟草规模化种植 | 第37页 |
·加大烟叶生产的补贴 | 第37页 |
·建立和完善烟叶生产保障体系 | 第37-38页 |
·推广应用先进生产技术,培育优质特色烟叶 | 第38-41页 |
·加强田间管理,提高生产水平 | 第38-39页 |
·改良植烟土壤性状 | 第38页 |
·推广火土灰定穴移栽,稻草还田,地膜覆盖技术 | 第38页 |
·采用集约化大棚漂浮育苗技术 | 第38-39页 |
·实施烟叶控青提质过程 | 第39页 |
·选用和培育优良品种 | 第39页 |
·科学使用施肥方法 | 第39-40页 |
·全面推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 第39页 |
·科学合理使用微生物肥料 | 第39-40页 |
·实行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 | 第40-41页 |
·农业防治 | 第40页 |
·生物防治 | 第40-41页 |
·物理防治 | 第41页 |
·推广“三段式四步法”烘烤工艺 | 第41页 |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生产方式 | 第41-45页 |
·按照“桂阳金叶”烤烟综合标准体系组织生产 | 第41-42页 |
·严格实行“三项管理”的生产管理机制 | 第42页 |
·实行层次管理 | 第42页 |
·实行量化管理 | 第42页 |
·实行户籍化管理 | 第42页 |
·转变烟叶生产发展方式,向现代农业转变 | 第42-44页 |
·集约化经营 | 第42-43页 |
·专业化分工 | 第43页 |
·机械化作业 | 第43-44页 |
·信息化管理 | 第44页 |
·积极探索现代烟叶生产组织新模式 | 第44-45页 |
·成立烟农协会 | 第44页 |
·工商共建一批可持续发展的烤烟生产基地 | 第44-45页 |
·开发烟草的综合利用 | 第45-47页 |
·烟草可以作为生物学研究的工具 | 第45页 |
·烟草具有生产食品和药品的潜力 | 第45页 |
·废弃烟叶的综合利用 | 第45页 |
·烟草秸秆的综合利用 | 第45-46页 |
·烟梗的利用 | 第46页 |
·安全性卷烟的生产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