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概述 | 第13-20页 |
第一节 房地产税收和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 | 第13-15页 |
一、房地产税收的概念和作用 | 第13-14页 |
二、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概述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研究我国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 第15-20页 |
一、研究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将有利于确保房地产税收的稳定性 | 第15-17页 |
二、WTO的涉税原则要求我国加快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改革 | 第17页 |
三、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是抵制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经济杠杆 | 第17-20页 |
第二章 中国房地产税收制度的历史沿革和立法现状 | 第20-37页 |
第一节 我国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第20-28页 |
一、中国房地产税收的起源和初步发展 | 第20-22页 |
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房地产税收制度 | 第22-28页 |
第二节 我国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体系现状及房地产税收最新改革动向 | 第28-37页 |
一、我国现行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体系 | 第28-29页 |
二、我国目前各房地产征税环节征收的税种 | 第29-31页 |
三、中国现行房地产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基本目录 | 第31-32页 |
四、2008年—2009年我国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最新改革动向 | 第32-37页 |
第三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有关房地产税收制度考察和最新发展 | 第37-46页 |
第一节 发达国家和地区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概述 | 第37-41页 |
一、美国的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 | 第37-38页 |
二、加拿大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 | 第38页 |
三、澳大利亚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 | 第38页 |
四、日本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 | 第38-40页 |
五、中国香港地区的房地产税收制度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发达国家和地区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41-46页 |
一、房地产税收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 | 第41-42页 |
二、房地产税收法律体系完整、重保有轻流转 | 第42页 |
三、坚持“少税种、宽税基、低税率”的税负原则 | 第42-43页 |
四、税率设置灵活且计税依据明确 | 第43-44页 |
五、税收征管措施严格 | 第44页 |
六、运用税收法律制度杠杆对低收入购房者给予税收优惠或补贴 | 第44-46页 |
第四章 从房地产纳税人实际税负分析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现存问题 | 第46-69页 |
第一节 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涉税实务及操作案例 | 第46-56页 |
一、我国房地产纳税人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实际房地产税负 | 第46-48页 |
二、我国房地产纳税人在房地产转让过程中的实际房地产税负 | 第48-55页 |
三、我国房地产纳税人在房地产租赁过程中的实际房地产税负 | 第55-56页 |
第二节 我国房地产税收常见的逃税及避税手段 | 第56-61页 |
一、我国房地产纳税人逃税主要手段 | 第56-58页 |
二、我国房地产纳税人常见避税实例 | 第58-61页 |
第三节 我国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现存的问题和弊病 | 第61-69页 |
一、现行房产税收立法层次偏低且税收法规多变 | 第61-62页 |
二、房地产税不是地方税主体税种难以满足房地产区域性特点 | 第62-63页 |
三、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仍保持“重交易,轻保有”格局 | 第63页 |
四、房地产税种税基交叉存在重复征税 | 第63-64页 |
五、课税范围过窄且免税范围过宽 | 第64-65页 |
六、计税依据较不合理背离房地产税收本质 | 第65页 |
七、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尚未完全统一 | 第65-66页 |
八、税费界定不明导致税收调节作用弱化 | 第66-67页 |
九、与房地产税收密切相关的房地产税收征收配套措施不完善 | 第67-68页 |
十、税务机关征管制度存在缺陷 | 第68页 |
十一、房地产税收程序法存在的不足 | 第68页 |
十二、对弱势群体的优惠措施普及范围小 | 第68-69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的构想 | 第69-86页 |
第一节 提高房地产税收立法层次并确立房地产税主体地方税种地位 | 第69-70页 |
一、提高房地产税收的立法层次 | 第69页 |
二、合理赋予地方政府有关房地产税的立法权和管理权 | 第69-70页 |
三、逐步确立房地产税在地方税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 第70页 |
第二节 建立健全的贯穿房地产各环节的房地产税收法律体系 | 第70-72页 |
一、建立健全的房地产取得环节税收法律体系 | 第70-71页 |
二、建立健全的房地产开发投资环节税收法律体系 | 第71页 |
三、建立健全的房地产保有环节税收法律体系 | 第71页 |
四、建立健全的房地产转让环节税收法律体系 | 第71页 |
五、建立健全的房地产收益环节税收法律体系 | 第71-72页 |
第三节 改革和完善现行房地产收费制度并加快其立法 | 第72-73页 |
一、加强房地产收费制度立法实现房地产收费法制化 | 第73页 |
二、规范政府行政机关收费行为 | 第73页 |
三、通过费改税手段完善现行房地产收费制度 | 第73页 |
第四节 以渐进方式统一开征物业税 | 第73-77页 |
一、在房地产保有环节采取渐进式推进建立物业税 | 第73-74页 |
二、发展物业税成为地方主体税种并将其立法层面提高至法律 | 第74页 |
三、统一界定物业税纳税主体 | 第74-75页 |
四、适当调整物业税征税对象及征税范围 | 第75页 |
五、将房地产评估价值作为计税依据 | 第75页 |
六、科学设置物业税税率 | 第75-76页 |
七、合理设置物业税起征点 | 第76页 |
八、目前开征物业税的障碍 | 第76-77页 |
第五节 合理设置房地产税种 | 第77-78页 |
一、设置房地产闲置税 | 第77页 |
二、设置租金税 | 第77-78页 |
三、适时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 | 第78页 |
第六节 进一步统一内外两套房地产税制 | 第78-79页 |
一、境内外纳税人适用统一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费 | 第79页 |
二、统一境内外纳税人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及扣除基数 | 第79页 |
三、加强对纳税人境外房产的征税力度缩小税收差距 | 第79页 |
四、使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的颁布程序更公开透明 | 第79页 |
第七节 灵活设置房地产税税率及计税依据 | 第79-80页 |
一、设置灵活且富有弹性的房地产税率 | 第79-80页 |
二、合理确定计税依据 | 第80页 |
第八节 建立健全相应的房地产税收征管辅助制度 | 第80-82页 |
一、建立健全统一的房地产登记制度 | 第80页 |
二、建立健全房地产评估制度 | 第80-81页 |
三、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的定价制度 | 第81-82页 |
第九节 依据科学发展观对房地产税收进行合理的结构性减免补助 | 第82-84页 |
一、通过税收补助与减免鼓励开发商生产政府需要的房地产产品 | 第82-83页 |
二、在流转与交易环节对购房者及有房者进行税收补贴与减免 | 第83-84页 |
第十节 建立和完善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的控管和监督体系 | 第84-86页 |
一、建立统一的房地产税控体系 | 第84页 |
二、完善房地产税收监督法律体系 | 第84-86页 |
结语 | 第86-87页 |
注释 | 第87-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后记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