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三种致病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诱导与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前言第9-25页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发现与提出第9页
   ·致病微生物及其现行的检测方法第9-10页
   ·细菌VBNC状态存在的潜在危害第10-11页
   ·细菌VBNC状态的类型第11-12页
   ·VBNC状态与其他细胞状态的区别第12页
   ·VBNC状态细菌的生物学特性第12-14页
     ·培养特征第12页
     ·细胞形态第12-13页
     ·细胞完整性第13页
     ·聚集成群的倾向第13页
     ·表面抗原第13页
     ·毒力及致病性第13-14页
     ·组成成分第14页
     ·粘附性与耐药性第14页
   ·细菌VBNC的遗传学研究第14页
   ·细菌VBNC状态的诱导方法第14-18页
     ·细菌的生理周期第15页
     ·营养水平第15页
     ·温度第15页
     ·盐分第15-16页
     ·紫外线第16页
     ·通气第16页
     ·含重金属的杀虫剂第16页
     ·其他化学物质第16-18页
   ·细菌VBNC状态的检测方法第18-20页
     ·经典方法第18-19页
     ·基于氧化还原能力的检测方法-呼吸检测第19页
     ·基于细胞质膜结构完整性的检测第19页
     ·分子生物学方法第19-20页
     ·免疫学方法第20页
     ·放射自显影方法第20页
   ·细菌活的VBNC状态的复苏方法第20-21页
   ·细菌VBNC状态发生机制第21页
   ·细菌活的VBNC状态研究的意义第21-2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5-32页
   ·实验材料第25-27页
     ·实验菌株第25页
     ·实验仪器第25-26页
     ·主要实验药品第26-27页
   ·实验方法第27-32页
     ·基础培养基的配制第27页
     ·实验水样第27页
     ·菌株的培养第27页
     ·生长曲线的测定第27页
     ·诱导操作第27-28页
     ·代谢活动分析第28-30页
     ·原子力电子显微镜(AFM)观察第30页
     ·复苏实验第30-31页
     ·小鼠试验第31-32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2-54页
   ·VBNC状态诱导实验第32-47页
     ·确定对数生长期第32-33页
     ·4℃低温冷藏诱导三种致病菌进入VBNC状态第33-35页
     ·-20℃低温冷冻诱导三种致病菌进入VBNC状态第35-36页
     ·重金属Cu~(2+)诱导三种致病菌进入VBNC状态第36-38页
     ·正常状态菌体菌落与诱导菌体在常规培养基生长对比第38-40页
     ·诱导菌体对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分析第40-42页
     ·三种诱导后的致病菌在荧光显微镜观察第42-44页
     ·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第44-46页
     ·讨论第46-47页
     ·小结第47页
   ·复苏实验第47-50页
     ·升温法复苏-20℃诱导VBNC状态的大肠杆菌结果第48页
     ·升温法复苏-20℃诱导VBNC状态的沙门氏菌结果第48页
     ·升温法复苏-20℃诱导VBNC状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第48-49页
     ·添加过氧化氢酶复苏结果第49页
     ·添加吐温20的复苏结果第49-50页
     ·人工模拟肠液复苏实验结果第50页
   ·复苏后的菌体荧光照片第50-51页
   ·应用国标方法进行检验第51-52页
   ·动物实验结果第52页
   ·讨论第52-53页
   ·小结第53-54页
4 结论第54-55页
5 展望第55-56页
6 参考文献第56-62页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2-63页
8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urfactin的结构鉴定及其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研究
下一篇:牛蒡活性成分的提取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