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前言 | 第9-17页 |
|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 ·相关概念及标准 | 第10-13页 |
| ·心理健康 | 第10-12页 |
| ·心理健康的概念 | 第10-11页 |
| ·心理健康的标准 | 第11-12页 |
| ·心理健康的评价方法 | 第12页 |
| ·体育锻炼 | 第12-13页 |
| ·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我国中学生体育锻炼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益 | 第14-15页 |
| ·体育锻炼可调节情绪 | 第14-15页 |
| ·体育锻炼能协调人际关系 | 第15页 |
| ·体育锻炼与认知能力 | 第15页 |
| ·体育锻炼与运动愉快感 | 第15页 |
| ·体育锻炼的心理治疗效益 | 第15-16页 |
| ·体育锻炼对焦虑的作用 | 第15页 |
| ·体育锻炼对抑郁的作用 | 第15-16页 |
| ·体育锻炼对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的作用 | 第16页 |
| ·我国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不同锻炼强度、频率、时间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 第16-17页 |
| ·不同锻炼兴趣、习惯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 第17页 |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7-19页 |
| ·研究对象及调查对象 | 第17页 |
|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 ·调查对象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7-18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18-19页 |
| ·数理统计法 | 第19页 |
| ·访谈法 | 第19页 |
| 3 结果分析 | 第19-38页 |
| ·上海市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分析 | 第19-23页 |
| ·上海市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 | 第19-21页 |
| ·不同性别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比较与分析 | 第21页 |
| ·不同年级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比较与分析 | 第21-23页 |
| ·上海市部分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分析 | 第23-35页 |
| ·体育锻炼的态度 | 第23-24页 |
| ·体育锻炼的动机 | 第24-25页 |
| ·学校体育锻炼开展现状与分析 | 第25-30页 |
| ·体育与健康课的开展与锻炼现状与分析 | 第25-27页 |
| ·早操与课间操的现状与分析 | 第27-28页 |
| ·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分析 | 第28-29页 |
| ·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分析 | 第29-30页 |
| ·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现状与分析 | 第30-35页 |
| ·校外体育锻炼次数及持续时间 | 第30-33页 |
| ·校外体育锻炼的运动量 | 第33-34页 |
| ·影响中学生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 第34-35页 |
| ·上海市部分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第35-38页 |
| ·不同体育锻炼频率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 第35-36页 |
| ·不同锻炼负荷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与分析 | 第36-37页 |
| ·每次锻炼不同持续时间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与分析 | 第37-38页 |
| 4 结论与建议 | 第38-40页 |
| ·结论 | 第38页 |
| ·建议 | 第38-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附件一 | 第44-50页 |
| 附件二 | 第50-51页 |
| 附件三 | 第51-53页 |
| 附件四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