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社区VPN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引言 | 第8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9-11页 |
·本文所做工作和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网络流量采集技术分析对比 | 第12-15页 |
·网络流量采集技术分析 | 第12-13页 |
·基于侦听网络数据包的采集方式 | 第12页 |
·基于网络探针的流量采集方式 | 第12-13页 |
·基于SNMP的流量采集方式 | 第13页 |
·基于NetFlow的流量采集方式 | 第13页 |
·网络流量采集技术对比与选择 | 第13-14页 |
·系统设计思路的提出 | 第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三章 相关理论知识研究 | 第15-27页 |
·SNMP网络管理协议 | 第15-17页 |
·SNMP概述 | 第15页 |
·抽象标记语言ASN.1 | 第15-16页 |
·SNMP管理信息库MIB | 第16-17页 |
·管理信息结构SMI | 第17页 |
·VPN技术研究 | 第17-21页 |
·VPN技术概述 | 第18页 |
·VPN实现协议 | 第18-20页 |
·VPN认证技术 | 第20-21页 |
·RRDtool的研究与应用 | 第21-26页 |
·RRDtool的定义 | 第21-22页 |
·RRDtool的特点 | 第22页 |
·RRDtool存储机制 | 第22-25页 |
·RRDtool绘图机制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电子社区VPN监测系统设计 | 第27-35页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7-28页 |
·系统设计目标 | 第28-29页 |
·系统设计框架 | 第29-31页 |
·系统功能划分 | 第31-32页 |
·系统基本工作流程 | 第32-33页 |
·系统开发环境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五章 电子社区VPN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第35-50页 |
·负载均衡技术 | 第35-40页 |
·负载均衡技术的研究状况 | 第36-37页 |
·基于令牌机制的负载均衡技术 | 第37-40页 |
·VPN中的IP固定分配机制 | 第40-4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40-41页 |
·VPN中的IP固定分配机制 | 第41-43页 |
·模板机制 | 第43-46页 |
·模板机制引入的原因 | 第43-44页 |
·模板机制实现原理及过程 | 第44-46页 |
·软硬双认证的身份确认机制 | 第46-49页 |
·软硬双认证机制的引入 | 第46-47页 |
·软硬双认证的实现原理及过程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电子社区VPN监测系统实现 | 第50-64页 |
·数据采集模块 | 第50-52页 |
·轮询间隔时间的确定 | 第50页 |
·数据采集 | 第50-52页 |
·数据处理模块 | 第52-55页 |
·数据存储 | 第53-54页 |
·图像绘制 | 第54-55页 |
·报警模块 | 第55-57页 |
·基于设定阀值的网络报警机制 | 第55-57页 |
·基于半马尔科夫模型的预测报警机制 | 第57页 |
·WEB模块 | 第57-63页 |
·WEB页面设计模块 | 第58-60页 |
·资源管理模块 | 第60-62页 |
·用户管理模块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七章 电子社区VPN监测系统测试 | 第64-72页 |
·系统测试方案 | 第64-66页 |
·系统测试环境 | 第64页 |
·测试方案 | 第64-66页 |
·系统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66-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总结 | 第72-73页 |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8-79页 |
发表文章 | 第78页 |
参与的项目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