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古压力演化及天然气成藏机理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5页 |
一、论文来源及选题意义 | 第7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页 |
五、主要工作量 | 第12-13页 |
六、取得的主要认识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19页 |
第一节 生储盖条件 | 第15-18页 |
一、烃源岩 | 第15-17页 |
二、储层 | 第17页 |
三、盖层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地层发育概况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古流体动力分布及其演化 | 第19-47页 |
第一节 现今实测地层压力特征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泥岩压实曲线法研究最大埋深时期古压力 | 第20-27页 |
一、泥岩压实曲线特征 | 第21-22页 |
二、最大埋深时期的过剩压力 | 第22-27页 |
第三节 流体包裹体研究古压力 | 第27-30页 |
一、原理与方法 | 第27-28页 |
二、古压力恢复结果 | 第28-30页 |
第四节 古压力演化模型 | 第30-37页 |
一、盆地数值模拟方法 | 第30-31页 |
二、模拟阶段的划分 | 第31页 |
三、模拟参数的选取 | 第31-35页 |
四、古压力演化特点 | 第35-37页 |
第五节 关键时期流体动力特征 | 第37-47页 |
一、关键时期的确定 | 第37-39页 |
二、流体势的演化及分布特征 | 第39-43页 |
三、势梯度演化特征及优势运移方向的确定 | 第43-47页 |
第三章 天然气成藏特征 | 第47-80页 |
第一节 砂岩输导体系 | 第47-61页 |
一、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征 | 第47-50页 |
二、最大埋深时期的古孔隙的恢复及物性特征 | 第50-58页 |
三、输导体特征 | 第58-61页 |
第二节 天然气成藏示踪 | 第61-67页 |
一、横向运移的示踪 | 第62-65页 |
二、纵向运移的示踪 | 第65-67页 |
第三节 天然气成藏期次 | 第67-71页 |
一、流体动力演化判断成藏期次 | 第67-68页 |
二、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成藏期次 | 第68-69页 |
三、碳酸盐碳氧同位素证据 | 第69-71页 |
第三节 天然气成藏机理 | 第71-80页 |
一、运移、成藏条件 | 第71-72页 |
二、气藏分布特征 | 第72-73页 |
三、天然气成藏模式 | 第73-80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