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插图目录 | 第12-13页 |
表格目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面向对象编程及其弊端 | 第14-15页 |
·面向方面编程概述 | 第15-17页 |
·AspectJ 语言概述 | 第17-18页 |
·变化影响分析介绍 | 第18-19页 |
·论文主要贡献 | 第19-20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原子变化的定义 | 第21-30页 |
·面向对象程序的原子变化 | 第21-22页 |
·面向方面程序的原子变化 | 第22-26页 |
·方面,切入点和通知的原子变化 | 第23-24页 |
·类型间声明的原子变化 | 第24-25页 |
·继承关系和方面优先级的原子变化 | 第25页 |
·软化异常相关的原子变化 | 第25页 |
·通知引入的原子变化 | 第25-26页 |
·原子变化间的依赖关系 | 第26-29页 |
·语法上的依赖关系 | 第26-28页 |
·交互式的依赖关系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面向方面程序的变化影响分析模型 | 第30-38页 |
·面向方面程序的系统调用图 | 第30页 |
·受影响的Base 代码 | 第30-31页 |
·受影响的Aspect 代码 | 第31-32页 |
·解决Base 代码与Aspect 代码的交互问题 | 第32页 |
·受影响的测试用例以及相应的原子变化 | 第32-33页 |
·变化影响分析:一个完整的例子 | 第33-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面向方面程序的自动化调试技术 | 第38-53页 |
·面向方面程序自动化调试简介 | 第38-40页 |
·变化影响分析对于自动化调试技术的改进 | 第40-41页 |
·基于影响分析技术的高效自动化调试算法 | 第41-52页 |
·变化影响分析模块 | 第41-44页 |
·启发式排序算法模块 | 第44-45页 |
·分为三步的增量式调试模块 | 第45-50页 |
·算法描述与复杂度分析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面向方面程序的增量式系统调用图构建算法 | 第53-60页 |
·面向方面程序系统调用图构建概述 | 第53-57页 |
·面向对象程序系统调用图介绍 | 第53-56页 |
·面向方面程序系统调用图构建 | 第56-57页 |
·增量式系统调用图分析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面向方面程序变化影响度量 | 第60-70页 |
·面向方面程序的复杂性度量 | 第60-61页 |
·面向方面程序的变化影响度量分析 | 第61-69页 |
·面向方面系统的形式化定义 | 第62-64页 |
·刻画变化影响程度的度量指标 | 第64-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七章 Celadon分析框架的实现 | 第70-75页 |
·Celadon 工具的架构 | 第70-73页 |
·计算原子变化 | 第73页 |
·计算受影响的部分 | 第73-74页 |
·生成可编译的中间版本 | 第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八章 实验评估 | 第75-94页 |
·实验目的 | 第75页 |
·实验程序集 | 第75-77页 |
·实验步骤 | 第77页 |
·实验结果 | 第77-92页 |
·变化影响分析 | 第77-86页 |
·自动化调试 | 第86-88页 |
·增量式系统调用图构建 | 第88-90页 |
·系统可维护性评价 | 第90-92页 |
·实验讨论 | 第92-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九章 全文总结 | 第94-95页 |
·主要结论 | 第94页 |
·研究展望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攻读硕士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