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铣削加工及铣床论文--程序控制铣床和数控铣床论文

FA-32M数控铣床误差建模与实时补偿技术研究及应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课题背景第10页
   ·数控机床误差分析和补偿研究的意义第10-12页
     ·数控机床误差分类第10-11页
     ·减小数控机床误差的两种方法第11页
     ·数控机床误差补偿研究的实际意义第11-12页
   ·数控机床误差补偿技术的基本研究内容第12-17页
     ·误差及误差源分析第12-13页
     ·误差运动综合数学模型的建立第13页
     ·误差检测第13页
     ·误差元素建模技术第13-15页
     ·误差补偿控制系统及实施第15-17页
   ·国内外数控机床误差补偿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7-22页
     ·国外误差补偿技术研究的历史及现状第17-21页
     ·国内误差综合建模及误差补偿技术研究的历史及现状第21-22页
   ·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机床误差分析与误差运动学综合模型的建立第24-41页
   ·引言第24页
   ·机床基本参数及其误差分析第24-28页
     ·机床基本介绍第24-26页
     ·机床误差元素分析第26-28页
   ·机床误差运动学综合模型的建立第28-39页
     ·机床误差运动学综合建模原理及坐标系设定第28-29页
     ·标准齐次坐标变换与变换矩阵第29-32页
     ·数控机床运动副误差运动学原理分析第32-36页
       ·移动副误差源及其误差运动学分析第33-35页
       ·转动副误差源及其误差运动学分析第35-36页
     ·运动轴的误差运动学第36-38页
     ·综合误差表达式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针对FA-32M 数控铣床的热误差建模策略第41-47页
   ·引言第41-42页
   ·针对FA-32M 铣床的热误差建模策略第42-46页
     ·热误差的温度元素建模策略第43-44页
     ·热误差的时序建模策略第44-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FA-32M 数控铣床热误差-温度元素建模第47-59页
   ·引言第47页
   ·FA-32M数控铣床热误差数值测量第47-51页
   ·FA-32M数控铣床温度值的测量第51-57页
     ·FA-32M三轴数控铣床温度测点的优化布置第51-55页
     ·FA-32M三轴数控铣床温度值测量与记录第55-57页
   ·FA-32M 三轴数控铣床热误差-温度元素建模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FA-32M数控铣床热误差时序建模第59-73页
   ·引言第59页
   ·机床热误差时序建模思想第59-60页
   ·FA-32M三轴数控铣床热误差时序建模应用实例第60-64页
     ·FA-32M三轴数控铣床热误差测量第60-63页
     ·热误差值变化趋势分析及建模方法选择第63-64页
   ·优化灰色模型在FA-32M 铣床热误差建模中的应用第64-72页
     ·灰色系统模型及其优化思想第64-65页
       ·灰色模型GM(1.1)的建模原理第64-65页
       ·GM(1,1)模型的优化思想第65页
     ·热误差模型优化思想第65-66页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优化过程第66-68页
       ·遗传算法及其特点第66-67页
       ·遗传算法优化灰色理论的建模过程第67-68页
     ·模型预测效果对比第68-72页
       ·不同参数组合的模型预测效果对比第68-71页
       ·与其它建模方法的预测效果对比第71-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六章 基于外部坐标原点偏移的误差实时补偿应用实例第73-85页
   ·引言第73页
   ·基于外部原点偏移的误差补偿原理第73-75页
     ·机床坐标系第73-74页
     ·外部坐标原点偏移的补偿原理第74-75页
   ·外部坐标原点偏移的实现方法第75-78页
     ·数控系统各部分信息交互第75-76页
     ·外部坐标偏移各信号说明第76-78页
     ·外部信号与数控系统信息交互第78页
   ·误差补偿实施过程与步骤第78-81页
     ·外部补偿器与数控系统连接第78-80页
     ·数控系统梯形程序的编制第80-81页
   ·机床定位误差补偿实例与补偿效果验证第81-83页
     ·机床定位误差补偿实例第81-82页
     ·机床温度变化后的定位误差补偿实例第82页
     ·机床定位误差补偿效果验证第82-83页
   ·机床热误差补偿实例与补偿效果验证第83-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七章 结论和今后的工作第85-88页
   ·结论和创新点第85-86页
   ·今后的工作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2-93页
致谢第93-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五轴联动数控加工后置处理研究
下一篇:危险品集装箱物流状态实时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