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7页 |
| ·辣椒果实内部主要色素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 ·辣椒果实主要色素 | 第14页 |
| ·色素的合成代谢途径 | 第14-15页 |
| ·辣椒果实颜色与类胡萝卜素的关系 | 第15-16页 |
| ·色素遗传及调控机制的研究 | 第16-17页 |
| ·辣椒红色素 | 第17-20页 |
| ·辣椒红色素理化性质 | 第17-18页 |
| ·辣椒红素的提取及测定 | 第18-19页 |
| ·辣椒红素遗传及环境调控 | 第19-20页 |
| ·高辣椒红素资源与育种 | 第20页 |
| ·QTL 定位的原理、方法 | 第20-22页 |
| ·分子标记和遗传图谱 | 第20-21页 |
| ·作图群体的构建 | 第21页 |
| ·QTL 定位方法 | 第21-22页 |
| ·辣椒分子遗传及定位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 ·辣椒抗病性遗传以及相关QTL 研究 | 第22-23页 |
| ·辣椒其他农艺性状遗传以及相关QTL 研究 | 第23-25页 |
| ·研究目的、意义及试验设计 | 第25-27页 |
| ·目的及意义 | 第25页 |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辣椒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7-3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 ·试验材料 | 第27页 |
| ·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 ·不同品种辣椒果实绿熟期至成熟期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 | 第28-29页 |
| ·不同品种辣椒果实绿熟期至成熟期辣椒红素含量的变化 | 第29-30页 |
| ·不同品种辣椒果实绿熟期至成熟期玉米黄素含量的变化 | 第30页 |
| ·不同品种辣椒果实绿熟期至成熟期叶黄素含量的变化 | 第30-31页 |
| ·不同辣椒品种果实绿熟期至成熟期番茄红素含量的变化 | 第31-32页 |
| ·讨论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不同品种甜(辣)椒果实中辣椒红素含量比较 | 第33-3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 ·试验材料 | 第33页 |
| ·试验方法 | 第33-3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 ·讨论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辣椒红素及辣椒部分农艺性状的QTL 定位 | 第37-51页 |
| ·试验材料 | 第37-38页 |
| ·作图群体 | 第37-38页 |
| ·引物 | 第38页 |
| ·试剂 | 第38页 |
| ·试验方法 | 第38-42页 |
| ·模板DNA 的提取 | 第38-39页 |
| ·分子标记分析 | 第39-41页 |
| ·分子标记结果统计 | 第41页 |
| ·数据统计结果分析 | 第41页 |
| ·辣椒红素及农艺性状调查 | 第41-42页 |
| ·辣椒红素及农艺性状的QTL 分析 | 第42页 |
| ·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4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8页 |
| ·标记的筛选 | 第42-43页 |
| ·群体分析及图谱构建 | 第43页 |
| ·辣椒红素含量的QTL 定位 | 第43-45页 |
| ·辣椒部分农艺性状的QTL 定位 | 第45-48页 |
| ·讨论 | 第48-51页 |
| ·辣椒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48页 |
| ·辣椒红素含量的QTL 分析 | 第48-49页 |
| ·辣椒部分农艺性状的QTL 分析 | 第49-51页 |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