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显微成像结合主成分分析对聚烯烃紫外光氧化的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0页 |
| ·前言 | 第15页 |
| ·红外显微成像(FT-IR Imaging) | 第15-25页 |
| ·红外显微成像系统的组成 | 第15-18页 |
| ·红外显微镜 | 第16页 |
| ·检测器 | 第16-17页 |
| ·红外光源和干涉仪 | 第17-18页 |
| ·红外成像显微镜的空间分辨率 | 第18页 |
| ·红外显微成像的工作模式 | 第18-21页 |
| ·透射模式(Transmission Mode) | 第18-19页 |
| ·反射模式(Reflection Mode) | 第19页 |
| ·衰减全内反射模式(ATR Mode) | 第19-21页 |
| ·红外显微成像的制样方法 | 第21页 |
| ·红外显微成像技术的应用 | 第21-24页 |
| ·聚合物领域 | 第21-23页 |
| ·生物医学领域 | 第23-24页 |
| ·考古研究与艺术品鉴定 | 第24页 |
| ·法医学 | 第24页 |
| ·红外显微成像技术的局限性 | 第24-25页 |
| ·红外显微图像的数据处理方法 | 第25-27页 |
| ·传统方法 | 第25页 |
| ·主成分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 ·其他方法 | 第26-27页 |
|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 第26页 |
| ·导数红外光谱 | 第26-27页 |
| ·聚烯烃的紫外光氧化 | 第27-29页 |
| ·红外光谱法在聚烯烃光氧化研究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 ·研究聚烯烃光氧化的其他方法 | 第28-29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29-30页 |
| 第二章 化学计量学方法用于红外显微图像的分析 | 第30-37页 |
| ·红外显微图像的数据矩阵 | 第30-31页 |
| ·主成分分析方法 | 第31-33页 |
| ·主成分分析后的再处理 | 第33-34页 |
| ·主成分重建 | 第33-34页 |
| ·RGB Display | 第34页 |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投影判别法 | 第34页 |
| ·其他分析方法 | 第34-37页 |
| ·多元曲线回归 | 第34-37页 |
| 第三章 红外显微成像研究聚丙烯的紫外光氧化 | 第37-52页 |
| ·实验部分 | 第37-40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7-38页 |
|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 ·实验仪器 | 第37-38页 |
| ·样品制备 | 第38-39页 |
| ·紫外光氧化 | 第39页 |
| ·超薄切片 | 第39页 |
| ·数据采集 | 第39-40页 |
| ·ATR-FTIR光谱的采集 | 第39页 |
| ·红外显微图像的采集 | 第39-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51页 |
| ·聚丙烯光氧化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0-42页 |
| ·聚丙烯光氧化前后的红外显微图像分析 | 第42-45页 |
| ·聚丙烯红外显微图像的主成分分析 | 第45-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红外显微成像研究聚乙烯的紫外光氧化 | 第52-61页 |
| ·实验部分 | 第52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2页 |
| ·样品制备和数据采集 | 第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0页 |
| ·聚乙烯光氧化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3-54页 |
| ·干涉条纹的消除 | 第54-57页 |
| ·干涉条纹的产生 | 第55-56页 |
| ·消除干涉条纹的一般方法 | 第56页 |
| ·本工作采用的消除干涉条纹的方法 | 第56-57页 |
| ·聚乙烯光氧化前后的红外显微图像分析 | 第57-59页 |
| ·聚乙烯红外显微图像的主成分分析 | 第59-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 附录 | 第67-73页 |
| 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75-76页 |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