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3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有机硅树脂的概述 | 第14-16页 |
| ·有机硅的定义 | 第14页 |
| ·有机硅的发展 | 第14-15页 |
| ·性能和用途 | 第15-16页 |
| ·聚有机硅氧烷的合成方法 | 第16-17页 |
| ·水解缩聚 | 第16-17页 |
| ·非水解缩聚 | 第17页 |
| ·国内外聚有机硅氧烷发展现状 | 第17-19页 |
| ·聚甲基硅氧烷 | 第17-18页 |
| ·聚苯基硅氧烷 | 第18-19页 |
| ·倍半硅氧烷的研究进展 | 第19-30页 |
| ·倍半硅氧烷的结构 | 第19-20页 |
| ·POSS的分类 | 第20-21页 |
| ·倍半硅氧烷的合成 | 第21-25页 |
| ·倍半硅氧烷的研究进展 | 第25-30页 |
| ·交联固化 | 第30-33页 |
| ·缩合反应交联 | 第31-32页 |
| ·催化加成交联 | 第32页 |
| ·自由基固化交联 | 第32-33页 |
| ·POSS的应用 | 第33-34页 |
| ·光固化树脂 | 第33页 |
| ·多孔材料 | 第33-34页 |
| ·耐热阻燃材料 | 第34页 |
| ·改性高分子材料 | 第34页 |
|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34-35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5-36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6-42页 |
|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36-37页 |
| ·实验原料 | 第36-37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7页 |
| ·实验设计思路 | 第37-38页 |
| ·反应机理 | 第37页 |
| ·合成反应步骤 | 第37-38页 |
| ·性能测试及表征 | 第38-42页 |
| ·红外表征 | 第38页 |
| ·核磁共振 | 第38-39页 |
|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 | 第39页 |
| ·热性能测试 | 第39页 |
| ·结构特征测试 | 第39-40页 |
|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 第40页 |
| ·凝胶时间的测定 | 第40页 |
| ·产物固含量的测定 | 第40-42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2-71页 |
| ·无溶剂型嵌段苯基硅树脂的合成 | 第42-55页 |
| ·原料的选择 | 第42-44页 |
| ·催化剂的选择 | 第44-45页 |
|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45-47页 |
| ·水对反应的影响 | 第47-49页 |
|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49-51页 |
| ·原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 | 第51-53页 |
| ·不同相对分子量的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对反应的影响 | 第53-55页 |
| ·无溶剂型嵌段有机硅树脂的表征 | 第55-64页 |
| ·产物的红外表征 | 第55-58页 |
| ·产物的核磁表征 | 第58-63页 |
| ·产物的XRD表征 | 第63-64页 |
| ·产物的固化研究 | 第64-66页 |
| ·凝胶时间的测定 | 第64-65页 |
| ·产物固化方式的推测 | 第65-66页 |
| ·无溶剂型嵌段有机硅树脂热性能的研究 | 第66-69页 |
| ·固化产物的热失重研究 | 第66-67页 |
| ·固化产物的降解活化能的研究 | 第67-69页 |
| ·无溶剂型嵌段有机硅树脂的力学性能 | 第69-71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8页 |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78-80页 |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