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

高温质子导体燃料电池复合阴极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目录第11-14页
第一章 绪论(高温质子导体燃料电池简介)第14-42页
   ·氢能源经济与发展现状第14-16页
   ·燃料电池简介第16-20页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6-17页
     ·燃料电池的发展与应用第17-18页
     ·燃料电池的优点第18-19页
     ·燃料电池的分类第19-20页
   ·高温质子导体燃料电池第20-33页
     ·电池结构及工作原理第21-22页
     ·电池性能的影响因素第22-27页
     ·组成H-SOFC的相应材料第27-33页
   ·高温质子导体燃料电池发展现状第33-34页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42页
第二章 质子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阴极反应过程的分析第42-51页
   ·电子导体阴极第42-43页
   ·氧离子-电子混合导体阴极第43-44页
   ·质子-电子混合导体阴极第44-45页
   ·电化学反应速率控制第45-49页
   ·本章小结第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第三章 Sm_(0.5)Sr_(0.5)5CoO_3(SSC)-BaCe_(0.8)Sm_(0.2)O_3(BCS)复合阴极在H-SOFC中的应用第51-64页
   ·前言第51页
   ·试验步骤第51-54页
     ·制备所需粉体第51-53页
     ·单电池的制备第53-54页
     ·性能测试第54页
   ·结果与讨论第54-61页
     ·阴极组分之间的化学相容性第54-55页
     ·阴极组分对界面极化电阻的影响第55-58页
     ·复合阴极对单电池性能的影响第58-59页
     ·烧结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59-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第四章 离子浸渍法制备Sm_(0.5)Sr_(0.5)CoO_3(SSC)-BaCe_(0.8)Sm_(0.2)2O_3(BCS)复合阴极第64-82页
   ·前言第64-65页
   ·离子浸渍法简介第65-67页
   ·试验步骤第67-69页
     ·制备对称电池和单电池第67-68页
     ·性能测试第68-69页
   ·结果与讨论第69-79页
     ·热处理温度对电极性能的影响第69-71页
     ·Sm_(0.5)Sr_(0.5)CoO_3(SSC)浸渍量对电极性能的影响第71-76页
     ·浸渍阴极同机械混合-丝网印刷阴极性能的比较第76-77页
     ·单电池性能第77-79页
   ·本章小结第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第五章 Ag-BaCe_(0.8)Sm_(0.2)O_3(BCS)复合阴极在H-SOFC中的应用第82-101页
   ·前言第82-83页
   ·试验步骤第83-84页
     ·合成对称电池和单电池第83-84页
     ·性能测试第84页
   ·结果与讨论第84-99页
     ·AgNO_3浸渍液的逐步分解过程第84-85页
     ·热处理温度与银浸渍量的关系第85-86页
     ·浸渍量及热处理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86-87页
     ·电极性能与微结构的关系第87-94页
     ·银浸渍阴极与SSC浸渍阴极的比较第94-95页
     ·银浸渍阴极的长期稳定性第95-98页
     ·Ag-Co_3O_4共浸渍对电极长期稳定性的改善第98-99页
   ·本章小结第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热光伏系统数值模拟及其光谱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静电喷雾沉积和静电纺丝技术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