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内源污染的科学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研究内源污染对于修复水体污染的重要性 | 第12-13页 |
·国内外对于内源污染物释放的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内源污染物释放和内源污染负荷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底泥污染物释放过程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底泥-水界面营养物质交换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底泥中磷释放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底泥中氮释放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河流污染底泥疏浚理论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南淝河底泥氮、磷含量的调查分析 | 第24-32页 |
·南淝河河流的形态特征 | 第24页 |
·南淝河底泥的取样 | 第24-29页 |
·泥样的采集 | 第24-26页 |
·泥样的监测 | 第26页 |
·监测结果分析 | 第26-29页 |
·河段中TN,TP 含量的变化规律 | 第29-30页 |
·南淝河该实验河段各采样点的TN,TP 变化规律 | 第30页 |
·各个采样点底泥中TN,TP 含量在垂直断面上的变化规律 | 第30页 |
·总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不同环境条件下南淝河底泥氮、磷释放规律小试研究 | 第32-43页 |
·水体外部各种环境条件对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 | 第32-33页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实验内容及条件 | 第32-33页 |
·试验方法 | 第33页 |
·不同溶解氧水平对底泥各形态氮和总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讨论 | 第33-35页 |
·不同上覆水的影响 | 第35-37页 |
·不同PH 水平对底泥各形态氮和总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讨论 | 第37-39页 |
·不同温度对底泥各形态氮和总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讨论 | 第39-40页 |
·其他环境条件对底泥各形态氮和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讨论 | 第40页 |
·结论 | 第40-43页 |
第四章 底泥氮和磷释放对水环境影响及环境清淤深度的初步研究 | 第43-49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3-48页 |
·底泥采样点的选取 | 第43页 |
·底泥采样方法与过程 | 第43-44页 |
·静态模拟实验 | 第44页 |
·分析方法 | 第44-45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49页 |
·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