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监测论文--水质监测论文

淮河干流鲁台子至凤台段水质模拟与预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致谢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研究区域背景第13-17页
     ·研究区域地理状况第13页
     ·研究区域水量水质状况第13-17页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17-18页
     ·研究目标第17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研究技术路线图第18页
   ·河流水动力及水质模型概况第18-24页
     ·数值计算方法介绍第18-21页
     ·河流水动力模型概况第21-22页
     ·河流水质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2页
     ·水质模型分类第22-24页
第二章 RMA2水动力数值模拟第24-34页
   ·SMS中的水动力模型RMA2第24-29页
     ·RMA2模型基本方程组第24页
     ·基本方程的数值离散第24-27页
     ·离散方程组的数值求解第27-29页
   ·基本参数第29-32页
     ·紊流交换系数E第29页
     ·糙率分析第29-30页
     ·干湿交替第30-32页
   ·设定边界条件第32-33页
     ·边界条件第32-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基于RMA2的淮河干流水动力数值模拟第34-44页
   ·数值模拟结构流程图第34-35页
   ·水动力模型的建立第35-43页
     ·生成网格第35-38页
     ·设定边界条件和各项参数第38-39页
     ·参数率定与模型校准第39-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基于RMA4的淮河干流突发性污染水质数值模拟第44-56页
   ·淮河干流突发性水质污染概况第44-48页
   ·正确认识河道突发性污染的产生第48-49页
   ·水质模型控制方程第49页
   ·水质参数的确定第49-50页
     ·扩散系数第49-50页
     ·物质衰减第50页
   ·突发性污染水质模拟第50-55页
     ·模型运行及校准第50-52页
     ·突发性污染的污染物迁移规律第52-53页
     ·突发性污染发生的判别方法第53-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第56-58页
   ·论文小结第56页
   ·问题与不足第56-57页
   ·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脱氮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固定化研究
下一篇:河流底泥氮磷释放规律及其对环境清淤的影响研究--以南淝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