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双排桩支护结构体系简介 | 第10-12页 |
1-2-1 双排桩的基本概念 | 第10-11页 |
1-2-2 双排桩支护结构布桩形式 | 第11页 |
1-2-3 双排桩支护结构体系特点 | 第11页 |
1-2-4 双排桩支护结构的优缺点 | 第11-12页 |
1-3 双排桩支护结构的研究现状及尚待研究的问题 | 第12-19页 |
1-3-1 双排桩的试验研究 | 第12-13页 |
1-3-2 双排桩支护结构的现有计算模型 | 第13-19页 |
1-3-3 双排桩结构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 第19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基坑工程相关理论 | 第20-29页 |
2-1 基坑变形理论 | 第20-23页 |
2-1-1 基坑变形现象 | 第20-21页 |
2-1-2 基坑变形机理 | 第21-22页 |
2-1-3 基坑变形的计算方法 | 第22-23页 |
2-2 基坑稳定性分析 | 第23-28页 |
2-2-1 整体稳定性分析 | 第23-25页 |
2-2-2 支护结构的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 第25页 |
2-2-3 基坑底抗隆起稳定性分析 | 第25-28页 |
2-3 深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 | 第28页 |
2-3-1 深基坑开挖支护的空间效应 | 第28页 |
2-3-2 深基坑开挖支护的时间效应 | 第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双排桩计算的基本理论 | 第29-36页 |
3-1 概论 | 第29页 |
3-2 三维有限元基本理论 | 第29-31页 |
3-2-1 结构离散化 | 第29页 |
3-2-2 八结点六面体单元分析 | 第29-31页 |
3-3 基坑开挖的有限元模拟及 Ansys 实现 | 第31-33页 |
3-3-1 有限单元的选择 | 第31-32页 |
3-3-2 计算域与边界条件 | 第32-33页 |
3-3-3 初始应力场的建立 | 第33页 |
3-3-4 开挖模拟 | 第33页 |
3-4 土体的本构模型 | 第33-35页 |
3-4-1 本构方程的表达式 | 第33-35页 |
3-4-2 Druker-Prager 模型的表达式 | 第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双排高低桩支护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 第36-80页 |
4-1 概述 | 第36页 |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6-49页 |
4-2-1 工程简介 | 第36-37页 |
4-2-2 有限元模型的简化与计算假定 | 第37页 |
4-2-3 实体模型建立 | 第37-39页 |
4-2-4 计算步骤 | 第39-40页 |
4-2-5 计算结果 | 第40-49页 |
4-3 参数影响分析 | 第49-78页 |
4-3-1 斜撑不起作用的情况 | 第49-56页 |
4-3-2 等高双排桩情况 | 第56-64页 |
4-3-3 后排桩长度的影响 | 第64-71页 |
4-3-4 排距的影响 | 第71-78页 |
4-3-5 单排桩情况 | 第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五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80-82页 |
5-1 结论 | 第80-81页 |
5-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