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再制造铁磁性构件损伤程度的磁记忆/超声综合无损评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4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疲劳寿命预测仿真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无损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课题来源 | 第23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方法及设备 | 第24-30页 |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试件类型 | 第25-27页 |
·试验所用仪器设备 | 第27-30页 |
·静载拉伸及拉-拉疲劳试验设备 | 第27页 |
·金属磁记忆检测设备 | 第27-28页 |
·超声波检测设备 | 第28页 |
·摩擦磨损试验设备 | 第28-29页 |
·显微组织观察设备 | 第29页 |
·材料硬度测试设备 | 第29-30页 |
第3章 金属磁记忆检测试验研究 | 第30-59页 |
·平板试样(JL 型)静载拉伸试验 | 第30-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0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0-36页 |
·平板光滑(PL 型)试件拉-拉疲劳试验 | 第36-41页 |
·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7-41页 |
·平板缺口(QPL 型)试件拉-拉疲劳试验 | 第41-47页 |
·试验方法 | 第41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1-47页 |
·磁记忆信号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 第47-50页 |
·疲劳裂纹和静态预制缺陷对磁记忆信号的影响 | 第47-48页 |
·提离高度对磁记忆信号的影响 | 第48-49页 |
·检测方向对磁记忆信号的影响 | 第49-50页 |
·摩擦磨损条件下的金属磁记忆检测试验初探 | 第50-57页 |
·试验材料、方法及设备 | 第52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2-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磁记忆/超声无损评估疲劳损伤的试验研究 | 第59-87页 |
·静载及疲劳条件下磁记忆信号变化规律数学表达式 | 第59-66页 |
·静载拉伸试验磁记忆信号的数值模拟 | 第59-63页 |
·疲劳试验磁记忆信号的数值模拟 | 第63-66页 |
·磁记忆方法预测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试验研究 | 第66-73页 |
·光滑 PL 型试样疲劳裂纹萌生寿命预测 | 第67-70页 |
·缺口 QPL 型试样疲劳裂纹萌生寿命预测 | 第70-73页 |
·磁记忆/超声综合预测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初步研究 | 第73-86页 |
·断裂力学预测疲劳裂纹扩展寿命 | 第74-76页 |
·磁记忆预测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研究 | 第76-78页 |
·超声预测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研究 | 第78-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5章 磁记忆/超声综合无损评估再制造前曲轴质量 | 第87-116页 |
·曲轴动力学模拟仿真 | 第88-95页 |
·曲轴系统在solidworks 中的建模 | 第88页 |
·曲轴系统在 MSC.Adams 中的动力学分析 | 第88-93页 |
·曲轴系统在 Ansys 中的有限元分析 | 第93-95页 |
·曲轴失效分析及检测方法制定 | 第95-99页 |
·断口宏观观察 | 第95-96页 |
·断口微观观察 | 第96-97页 |
·曲轴材料微观组织 | 第97-99页 |
·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 | 第99页 |
·再制造前旧曲轴的超声检测 | 第99-107页 |
·超声探头及其校准方法 | 第100-101页 |
·手动超声检测方法 | 第101-105页 |
·超声检测夹具的设计 | 第105-106页 |
·自动化超声检测方法 | 第106-107页 |
·再制造前旧曲轴的磁记忆检测 | 第107-113页 |
·轴类模拟试验件的磁记忆检测 | 第107-110页 |
·曲轴磁记忆检测的实际应用 | 第110-113页 |
·再制造前曲轴的磁记忆/超声综合无损评估方法 | 第113-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结论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27-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个人简历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