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稀土碲铜合金材料及抗氧化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6页 |
| ·引言 | 第13页 |
| ·铜合金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铜及铜合金 | 第13-14页 |
| ·铜合金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铜合金材料的合金化法强化 | 第16-20页 |
| ·固溶强化 | 第16-17页 |
| ·细晶强化 | 第17-19页 |
| ·时效强化 | 第19-20页 |
| ·影响铜及铜合金氧化的因素 | 第20-21页 |
| ·大气环境中引起氧化反应的因素 | 第20-21页 |
| ·材质及生产工艺过程中引起氧化反应的因素 | 第21页 |
| ·合金元素对铜合金性能影响 | 第21-23页 |
| ·稀土在金属材料中的作用 | 第21-23页 |
| ·碲在铜合金中的作用 | 第23页 |
| ·碲对纯铜的抗氧化机制 | 第23页 |
| ·稀土碲铜合金的氧化行为 | 第23-24页 |
| ·课题的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4-25页 |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第2章 稀土碲铜合金材料的制备及实验方法 | 第26-32页 |
| ·总体工艺路线 | 第26页 |
| ·试验原料 | 第26-27页 |
| ·熔炼过程 | 第27-30页 |
| ·熔炼设备和工艺 | 第27-28页 |
| ·浇注温度的选择 | 第28页 |
| ·纯铜的熔炼 | 第28-30页 |
|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 ·试样及性能测试方法 | 第30页 |
| ·抗氧化性能测试实验 | 第30-32页 |
| 第3章 稀土碲铜合金材料的铸造及组织分析 | 第32-39页 |
| ·稀土碲铜砂型铸件表面缺陷分析 | 第32-33页 |
| ·冷隔(皱皮) | 第32页 |
| ·表面凹(凸)坑 | 第32-33页 |
| ·表面粘砂(粗糙) | 第33页 |
| ·聚渣(结疤) | 第33页 |
| ·砂型铸件表面缺陷预防措施 | 第33-35页 |
| ·型砂质量控制措施 | 第33-34页 |
| ·型紧实率要求措施 | 第34页 |
| ·砂型涂料要求措施 | 第34页 |
| ·金属质量控制措施 | 第34-35页 |
| ·浇注系统及浇注要求措施 | 第35页 |
| ·铸态稀土碲铜合金材料的组织 | 第35-38页 |
| ·金相组织 | 第35-36页 |
| ·物相分析 | 第36-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稀土碲铜合金材料的性能 | 第39-45页 |
| ·抗拉强度测试分析 | 第39-41页 |
| ·试样制备 | 第39页 |
| ·万能拉伸试验机 | 第39页 |
| ·测试方法 | 第39页 |
| ·应力应变曲线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 ·测量结果和分析 | 第40-41页 |
| ·电导率测试分析 | 第41-43页 |
| ·试样制备 | 第41页 |
| ·测量电路原理 | 第41-42页 |
| ·合金元素对导电率的因素 | 第42页 |
| ·测量结果 | 第42页 |
| ·分析和讨论 | 第42-43页 |
| ·抗高温烟气腐蚀性能测试分析 | 第43-44页 |
| ·试样制备 | 第43页 |
| ·熔盐制备 | 第43页 |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5章 稀土碲铜合金材料的抗氧化性能 | 第45-56页 |
|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55页 |
| ·氧化实验结果 | 第46-51页 |
| ·试样氧化层形貌观察 | 第51-53页 |
| ·X光衍射相分析 | 第53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53-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8页 |
| 展望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