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5页 |
| 一、问题提出 | 第8-9页 |
| 二、社会支持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 (一) 社会支持的定义 | 第9-10页 |
| (二) 社会支持的内容、来源 | 第10-11页 |
| (三) 研究的层面与方法 | 第11-12页 |
| (四) 国内社会支持研究 | 第12-13页 |
| (五) 对当前社会支持研究评述 | 第13页 |
| 三、研究目的、意义 | 第13-15页 |
| (一)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 (三)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15-21页 |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 (一) 社会支持 | 第15页 |
| (二) 社会性别 | 第15-16页 |
| (三) 社会政策 | 第16页 |
| (四) 社会工作 | 第16-17页 |
| 二、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 第17页 |
| 三、研究个案简介、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 (一) 个案村选择 | 第17-18页 |
| (二)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18-19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X村及其灾后状况介绍 | 第21-24页 |
| 一、基础设施 | 第21-22页 |
| 二、经济状况 | 第22页 |
| 三、人口结构 | 第22-23页 |
| 四、社区组织 | 第23页 |
| 五、灾后重建情况 | 第23-24页 |
| 第四章 5·12地震灾区农村妇女的社会支持状况 | 第24-42页 |
| 一、地震中的妇女与社会支持 | 第25-27页 |
| 二、震后紧急救援中的妇女与社会支持 | 第27-29页 |
| 三、房屋重建中的妇女与社会支持 | 第29-33页 |
| (一) 房屋重建的政策背景 | 第29-31页 |
| (二) 房屋重建中的妇女与社会支持 | 第31-33页 |
| 四、房屋重建后的妇女与社会支持 | 第33-41页 |
| (一) 贫困、妇女与社会支持 | 第33-37页 |
| (二) 震后妇女、子女教养与社会支持 | 第37-38页 |
| (三) 妇女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 | 第38-39页 |
| (四) 社区妇女公共活动与社会支持 | 第39-41页 |
| 五、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5·12地震灾区农村妇女社会支持形式与特征 | 第42-63页 |
| 一、灾后农村妇女社会支持的形式 | 第42-56页 |
| (一) 正式的社会支持 | 第42-49页 |
| 1、政府的政策支持 | 第42-44页 |
| 2、NGO的社会工作专业支持 | 第44-49页 |
| 3、村级社区组织以政策执行为主的工作支持 | 第49页 |
| (二) 非正式的社会支持 | 第49-56页 |
| 1、配偶的社会支持 | 第49-52页 |
| 2、亲属的社会支持 | 第52-53页 |
| 3、代际的社会支持 | 第53-54页 |
| 4、邻居的社会支持 | 第54-56页 |
| 二、灾后农村妇女社会支持的主要特征 | 第56-63页 |
| (一) 政府政策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尚不完善 | 第56-59页 |
| (二) 非正式的社会支持在灾后妇女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终显脆弱 | 第59-61页 |
| (三) NGO的专业化支持作为补充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尚缺乏制度保障 | 第61-63页 |
| 第六章 建构灾后农村妇女社会支持模型的初步设想 | 第63-71页 |
| 一、政府的政策支持模型 | 第64-68页 |
| (一) 增强要素 | 第65-66页 |
| (二) 缺失要素 | 第66-68页 |
| 二、NGO(社会工作)的专业支持模型 | 第68-71页 |
| (一) 实施社会政策 | 第68-69页 |
| (二) 开展社区工作强化非正式的社会支持 | 第69-70页 |
| (三) 反馈信息、参与社会政策拟定 | 第70-71页 |
| 第七章 研究结论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76页 |
| 硕士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 | 第76-77页 |
| 后记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