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一、引言 | 第16-24页 |
(一) 战国历史及韩国历史概述 | 第16-19页 |
1、战国历史概述 | 第16-17页 |
2、韩国历史概述 | 第17-19页 |
(二) 韩非其人 | 第19-21页 |
(三) 《韩非子》其书 | 第21-24页 |
二、韩非法律伦理的理论基础——历史观、人口论与人性论 | 第24-30页 |
(一) "法与时转则治"的历史观 | 第24-25页 |
(二) "人民众而货财寡"的人口论 | 第25-26页 |
(三) 人性好利论 | 第26-30页 |
三、韩非法律伦理思想的内涵 | 第30-51页 |
(一) 尊君与"重法"的价值取向 | 第30-40页 |
1、以"君"为本 | 第30-32页 |
2、不务德而务法 | 第32-36页 |
3、"法不阿贵"、"刑无等级" | 第36-38页 |
4、循名而责实 | 第38-40页 |
(二) 义与利的伦理考量 | 第40-42页 |
(三) 韩非法律伦理思想的实现途径 | 第42-51页 |
1、重刑 | 第42-44页 |
2、隆礼 | 第44-47页 |
3、去私立公 | 第47-51页 |
四、韩非法律伦理对中国传统法律伦理的影响 | 第51-54页 |
(一) 造就了以"权力"为中心的传统法律伦理 | 第51-52页 |
(二) 造就了以"义务"为本位的传统法律伦理 | 第52-53页 |
(三) 造就了以"忌讼"为心态的传统法律伦理 | 第53-54页 |
五、韩非法律伦理思想对构建中国现代法律伦理思想的启示 | 第54-61页 |
(一) 以法治国,反对人治 | 第54-56页 |
(二) "法不阿贵,刑无等级",反对特权 | 第56-58页 |
(三) "明法去私",反对以私害法 | 第58-61页 |
结束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情况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