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9-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2 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GIS与地统计相结合进行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 | 第16-18页 |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16页 |
·土壤取样技术 | 第16-17页 |
·评价方法 | 第17-18页 |
3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1 南川区概况 | 第21-22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2-23页 |
3 土样采集及样品制备 | 第23-24页 |
4 样品的实验室分析 | 第24页 |
·测定项目 | 第24页 |
·实验室分析方法 | 第24页 |
5 数据处理与制图 | 第24-25页 |
第3章 重庆石漠化丘陵区耕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 | 第25-47页 |
1 研究区土壤养分的描述性特征 | 第25-26页 |
2 研究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 | 第26-43页 |
·特异值的识别和处理 | 第27页 |
·正态分布性检验 | 第27-30页 |
·土壤养分数据的半方差函数分析 | 第30-31页 |
·半方差函数模型的选择 | 第31-35页 |
·利用GIS软件进行模型的选择 | 第31-34页 |
·利用GS+软件进行模型的选择 | 第34-35页 |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结构分析 | 第35-37页 |
·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 第37-42页 |
·pH值的空间分布 | 第38-39页 |
·有机质的空间分布 | 第39-40页 |
·氮素的空间分布 | 第40页 |
·磷素的空间分布 | 第40-41页 |
·钾素的空间分布 | 第41-42页 |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驱动力分析 | 第42-43页 |
·气候因素 | 第42页 |
·地形地貌因素 | 第42-43页 |
·人为因素 | 第43页 |
4 结论 | 第43-47页 |
第4章 重庆石漠化丘陵区耕层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 第47-53页 |
1 各评价因子隶属度的计算 | 第47-49页 |
2 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系数 | 第49页 |
3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数 | 第49-51页 |
4 土壤肥力等级空间分布 | 第51-52页 |
5 结论 | 第52-53页 |
第5章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附表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