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GNSS基线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高精度GNSS基线处理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内外GNSS基线处理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基线处理软件现状 | 第12-14页 |
1.2.2.1 GAMIT | 第12页 |
1.2.2.2 Bernese | 第12页 |
1.2.2.3 Trimble TGO、TBC | 第12-14页 |
1.2.2.4 Leica LGO | 第14页 |
1.2.3 国内基线处理软件现状 | 第14-15页 |
1.2.3.1 武汉大学PANDA软件 | 第14页 |
1.2.3.2 国内一些厂商的软件 | 第14-15页 |
1.3 石油勘探控制测量的特点 | 第15页 |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5-17页 |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4.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第二章 GNSS基线处理原理 | 第17-24页 |
2.1 概述 | 第17页 |
2.2 双差处理数学模型 | 第17-20页 |
2.2.1 载波单点定位方程 | 第17-18页 |
2.2.2 双差数学模型 | 第18-20页 |
2.2.2.1 测站间单差 | 第18-19页 |
2.2.2.2 双差方程 | 第19-20页 |
2.3 BDS基线处理 | 第20-22页 |
2.3.1 BDS坐标系统 | 第20-21页 |
2.3.2 GEO卫星位置计算 | 第21页 |
2.3.3 时间系统 | 第21-22页 |
2.4 GLONASS基线处理 | 第22-24页 |
2.4.1 GLONASS坐标系统 | 第22页 |
2.4.2 GLONASS卫星位置计算 | 第22-23页 |
2.4.3 GLONASS时间系统 | 第23页 |
2.4.4 频分多址的双差方程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高精度GNSS基线处理的关键技术 | 第24-35页 |
3.1 概述 | 第24页 |
3.2 周跳和粗差的探测及处理策略 | 第24-25页 |
3.3 整周模糊度的固定 | 第25页 |
3.4 误差改正 | 第25-31页 |
3.4.1 卫星相关误差改正 | 第26页 |
3.4.2 传播路径误差的削弱 | 第26-29页 |
3.4.2.1 电离层延迟的削弱 | 第26-28页 |
3.4.2.2 对流层改正 | 第28-29页 |
3.4.3 其他相关改正 | 第29-31页 |
3.5 提高基线精度其他策略 | 第31-33页 |
3.5.1 高度角定权 | 第31页 |
3.5.2 参考卫星的选择 | 第31-32页 |
3.5.3 抗差估计 | 第32-33页 |
3.6 GNSS基线联合处理的方法 | 第33-35页 |
第四章 GNSS基线处理程序设计 | 第35-48页 |
4.1 概述 | 第35页 |
4.2 矩阵运算 | 第35-37页 |
4.2.1 Matrix TCL Pro的引用 | 第35-36页 |
4.2.2 子矩阵的操作 | 第36页 |
4.2.3 矩阵四则运算 | 第36-37页 |
4.2.4 矩阵求逆 | 第37页 |
4.3 稀疏矩阵存贮设计 | 第37-38页 |
4.4 数据库存贮设计 | 第38-39页 |
4.5 同步数据高效搜索 | 第39-40页 |
4.6 基线处理各模块设计 | 第40-45页 |
4.7 界面设计 | 第45-48页 |
第五章 GNSS基线处理结果分析 | 第48-59页 |
5.1 概述 | 第48页 |
5.2 零基线 | 第48页 |
5.3 短基线 | 第48-49页 |
5.4 中长基线 | 第49-52页 |
5.5 超长基线 | 第52-56页 |
5.6 与国外某知名工程类软件基线处理结果比较 | 第56-59页 |
第六章 总结及后续的工作 | 第59-62页 |
6.1 总结 | 第59-60页 |
6.2 后续的工作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