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3-36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3-15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6-33页 |
1.3.1 冷轧平整机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2 冷轧机厚度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3 冷连轧机张力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3.4 板形板厚综合控制与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1.3.5 解耦控制与发展 | 第25-31页 |
1.3.6 鲁棒控制与发展 | 第31-33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35-36页 |
2 冷轧平整机控制系统的机理模型与基本控制方式 | 第36-52页 |
2.1 冷轧平整过程机理方程 | 第36-47页 |
2.1.1 辊系方程 | 第36-38页 |
2.1.2 出口厚度方程 | 第38-39页 |
2.1.3 前、后滑与流量、速度方程方程 | 第39-41页 |
2.1.4 轧制力方程 | 第41-42页 |
2.1.5 张力方程 | 第42-43页 |
2.1.6 延伸率和板形综合控制的模型 | 第43-47页 |
2.2 平整轧制延伸率与板形的控制原理 | 第47-51页 |
2.2.1 延伸率控制原理 | 第47-49页 |
2.2.2 板形的控制原理 | 第49-51页 |
2.3 小结 | 第51-52页 |
3 平整机压力-张力联合延伸率的鲁棒解耦控制 | 第52-61页 |
3.1 问题的提出 | 第52-53页 |
3.2 预期配置的解耦鲁棒补偿设计 | 第53-56页 |
3.2.1 基本定义 | 第53-54页 |
3.2.2 预期配置的输出反馈解耦同时鲁棒镇定控制理论 | 第54-56页 |
3.3 平整机板形与厚度质量系统模型 | 第56-58页 |
3.4 控制器的实现及仿真实验 | 第58-60页 |
3.5 小结 | 第60-61页 |
4 平整机多变量耦合系统的线性自抗扰控制 | 第61-83页 |
4.1 问题的提出 | 第61-62页 |
4.2 选择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原因 | 第62页 |
4.3 系统控制器的设计 | 第62-64页 |
4.4 LESO估计误差分析及参数整定 | 第64-75页 |
4.4.1 LESO的估计误差分析 | 第64-69页 |
4.4.2 LESO参数整定 | 第69-75页 |
4.5 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75-77页 |
4.6 仿真实验研究 | 第77-82页 |
4.7 小结 | 第82-83页 |
5 平整机交流卷取机驱动及张力控制 | 第83-99页 |
5.1 问题的提出 | 第83-84页 |
5.2 三相CSI驱动交流电机的无源控制策略研究 | 第84-90页 |
5.2.1 系统建模 | 第84-86页 |
5.2.2 控制器设计 | 第86-89页 |
5.2.3 仿真分析 | 第89-90页 |
5.3 卷取机分段模型及参数自适应张力控制 | 第90-97页 |
5.3.1 冷轧平整卷取机张力控制模型 | 第90-92页 |
5.3.2 间接型张力控制方法 | 第92-93页 |
5.3.3 分段模型及参数自适应控制器设计 | 第93-95页 |
5.3.4 仿真分析与工程实验结果 | 第95-97页 |
5.4 小结 | 第97-99页 |
6 结论 | 第99-10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99-10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3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13-11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