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3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5-17页 |
1.2 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应用研究发展现状 | 第17-21页 |
1.2.1 基于VLC的定位技术研究发展现状 | 第17-19页 |
1.2.2 VLC数据传输技术研究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1.2.3 兼照明功能的VLC技术研究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1.3 论文的研究工作及创新 | 第21-23页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3-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3页 |
第二章 可见光通信系统综述 | 第33-49页 |
2.1 VLC系统架构概述 | 第33-39页 |
2.1.1 发射机结构及特性分析 | 第33-37页 |
2.1.2 接收机结构及特性分析 | 第37-39页 |
2.2 VLC系统信道模型 | 第39-41页 |
2.2.1 LOS信道模型 | 第39-40页 |
2.2.2 NLOS信道模型 | 第40-41页 |
2.2.3 LOS和NLOS信道模型下光照仿真分析 | 第41页 |
2.3 VLC系统调制方案 | 第41-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第三章 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定位技术 | 第49-71页 |
3.1 可见光定位技术概述 | 第49-56页 |
3.1.1 基于PD的非成像可见光定位技术 | 第50-54页 |
3.1.2 基于IS的成像可见光定位技术 | 第54-55页 |
3.1.3 常用的可见光定位技术比较分析 | 第55-56页 |
3.2 基于分层三边定位和最优选择算法的可见光三维定位系统 | 第56-66页 |
3.2.1 系统概述与定位流程 | 第57-59页 |
3.2.2 分层三边定位算法基本原理 | 第59-60页 |
3.2.3 最优选择算法基本原理 | 第60-62页 |
3.2.4 系统仿真搭建及性能分析 | 第62-6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第四章 基于OFDM的可见光通信调制均衡技术 | 第71-107页 |
4.1 基于IM/DD的光OFDM可见光通信系统模型 | 第72-79页 |
4.1.1 基于ACO-OFDM的VLC系统基本原理 | 第72-75页 |
4.1.2 基于DCO-OFDM的VLC系统基本原理 | 第75页 |
4.1.3 ACO-OFDM和DCO-OFDM信号的统计特性分析 | 第75-77页 |
4.1.4 常用O-OFDM方案的PAPR降低技术 | 第77-79页 |
4.2 基于DHT的ACO-SCFDM可见光通信系统 | 第79-91页 |
4.2.1 基于DHT的ACO-SCFDM VLC系统原理 | 第79-84页 |
4.2.2 发射端编码性能分析 | 第84-85页 |
4.2.3 系统信道特性分析 | 第85-87页 |
4.2.4 系统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87-91页 |
4.3 基于DFT的实值I-SCFDM可见光通信系统 | 第91-101页 |
4.3.1 基于DFT的实值I-SCFDM VLC系统原理 | 第91-92页 |
4.3.2 发射端编码性能分析 | 第92-94页 |
4.3.3 仿真设置与性能分析 | 第94-97页 |
4.3.4 实验设置与性能分析 | 第97-10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7页 |
第五章 基于OFDM的高谱效调光可见光通信技术 | 第107-139页 |
5.1 基于AHO-SCFDM的调光可见光通信方案 | 第109-114页 |
5.1.1 基于AHO-SCFDM的调光VLC系统原理 | 第109-111页 |
5.1.2 系统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111-114页 |
5.2 基于L/E-ACO-SCFDM的调光可见光通信方案 | 第114-123页 |
5.2.1 基于L/E-ACO-SCFDM的调光VLC系统原理 | 第114-117页 |
5.2.2 系统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117-123页 |
5.3 基于DCO-SCFDM的调光可见光通信方案 | 第123-127页 |
5.3.1 基于DCO-SCFDM的调光VLC系统原理 | 第123-125页 |
5.3.2 系统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125-127页 |
5.4 基于SD-SCFDM的可见光通信方案 | 第127-134页 |
5.4.1 基于SD-SCFDM的VLC系统原理 | 第127-128页 |
5.4.2 系统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128-13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3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9-143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39-141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41-143页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143-147页 |
致谢 | 第147-14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列表与参与项目情况 | 第149-151页 |
本论文资助来源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