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康体城市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的积极性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2页
    1.1 选题背景第8-14页
        1.1.1 城市人群的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第8-9页
        1.1.2 城市公共空间呈现出的一系列问题第9-10页
        1.1.3 康体城市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实践第10-13页
        1.1.4 康体城市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发展趋势第13-14页
    1.2 概念界定第14-17页
        1.2.1 康体城市第14-15页
        1.2.2 康体活动第15页
        1.2.3 城市公共空间第15-17页
        1.2.4 公共空间的积极性设计第17页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7-19页
        1.3.1 研究目的第17-18页
        1.3.2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4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1 文献研究第19页
        1.4.2 分析归纳第19页
        1.4.3 实证研究第19页
        1.4.4 社会调查第19-20页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第20-22页
第二章 城市公共空间积极性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第22-34页
    2.1 空间场所影响个体行为的相关理论研究第22-24页
        2.1.1 社会环境心理学角度第22-23页
        2.1.2 环境行为学角度第23页
        2.1.3 社会生态学角度第23页
        2.1.4 小结第23-24页
    2.2 康体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相关研究第24-26页
        2.2.1 从促进康体活动角度对公共空间设计的研究第24-25页
        2.2.2 城市公共空间康体设施的相关研究第25-26页
    2.3 国内外康体城市建设情况第26-29页
        2.3.1 我国的康体城市建设情况第26-27页
        2.3.2 国外的康体城市建设情况第27-28页
        2.3.3 小结第28-29页
    2.4 公共空间积极性设计的系统要素第29-33页
        2.4.1 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第29-30页
        2.4.2 公共空间系统构成第30-31页
        2.4.3 公共空间的设计元素第31-32页
        2.4.4 小结第32-33页
    2.5 总结第33-34页
第三章 基于实证研究的城市公共空间康体活动条件分析第34-56页
    3.1 研究对象第34页
    3.2 公园绿地康体活动条件调查与分析第34-47页
        3.2.1 城市级公园绿地调研第35-39页
        3.2.2 区域级公园绿地调研第39-42页
        3.2.3 居住区级公园绿地调研第42-46页
        3.2.4 公园绿地综合分析第46-47页
    3.3 慢行系统康体活动条件调查与分析第47-48页
    3.4 体育场馆设施康体活动条件调查与分析第48-52页
    3.5 城市潜在康体活动空间调查与分析第52-53页
    3.6 总结第53-56页
第四章 基于社会调查的公众康体设施使用情况分析第56-66页
    4.1 公众康体活动特征分析第56-60页
        4.1.1 康体活动频率第57页
        4.1.2 康体活动时间第57-58页
        4.1.3 康体活动场所第58-59页
        4.1.4 康体活动项目第59-60页
    4.2 公众对康体运动场所的心理偏好分析第60-64页
        4.2.1 康体活动场所的距离因素第60-61页
        4.2.2 康体活动场所的空间特征第61-62页
        4.2.3 康体活动场所的类型需求第62-63页
        4.2.4 公园绿地类康体活动场所的需求偏好第63-64页
        4.2.5 慢行系统类康体活动场所的需求偏好第64页
    4.3 总结第64-66页
第五章 康体城市导向的公共空间积极性设计策略第66-76页
    5.1 公共空间积极性设计的评价原则第66-67页
        5.1.1 基本评价原则第66-67页
        5.1.2 设计评价原则第67页
    5.2 城市公共空间积极性设计的整体策略第67-72页
        5.2.1 合理分布各级城市绿地公园第67-70页
        5.2.2 构建成网络的城市慢行系统第70-71页
        5.2.3 合理提升用地紧凑度与功能混合度第71页
        5.2.4 有效挖掘潜在城市康体活动空间第71-72页
    5.3 城市公共空间积极性设计的设计方法第72-76页
        5.3.1 配置完善的硬件设施第72-73页
        5.3.2 营造安全的活动空间第73页
        5.3.3 提供舒适的活动环境第73-74页
        5.3.4 形成亲和的交往氛围第74-7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6.1 研究结论第76-77页
    6.2 今后研究方向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附录 A第82-86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上风电筒型基础内部土体负压和电渗加固方法研究
下一篇:分子印迹传感器对标本中塑化剂直接快速检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