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14页 |
1.1.1 城市人群的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 第8-9页 |
1.1.2 城市公共空间呈现出的一系列问题 | 第9-10页 |
1.1.3 康体城市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实践 | 第10-13页 |
1.1.4 康体城市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1.2.1 康体城市 | 第14-15页 |
1.2.2 康体活动 | 第15页 |
1.2.3 城市公共空间 | 第15-17页 |
1.2.4 公共空间的积极性设计 | 第17页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1 文献研究 | 第19页 |
1.4.2 分析归纳 | 第19页 |
1.4.3 实证研究 | 第19页 |
1.4.4 社会调查 | 第19-20页 |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城市公共空间积极性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2-34页 |
2.1 空间场所影响个体行为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2-24页 |
2.1.1 社会环境心理学角度 | 第22-23页 |
2.1.2 环境行为学角度 | 第23页 |
2.1.3 社会生态学角度 | 第23页 |
2.1.4 小结 | 第23-24页 |
2.2 康体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相关研究 | 第24-26页 |
2.2.1 从促进康体活动角度对公共空间设计的研究 | 第24-25页 |
2.2.2 城市公共空间康体设施的相关研究 | 第25-26页 |
2.3 国内外康体城市建设情况 | 第26-29页 |
2.3.1 我国的康体城市建设情况 | 第26-27页 |
2.3.2 国外的康体城市建设情况 | 第27-28页 |
2.3.3 小结 | 第28-29页 |
2.4 公共空间积极性设计的系统要素 | 第29-33页 |
2.4.1 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 | 第29-30页 |
2.4.2 公共空间系统构成 | 第30-31页 |
2.4.3 公共空间的设计元素 | 第31-32页 |
2.4.4 小结 | 第32-33页 |
2.5 总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基于实证研究的城市公共空间康体活动条件分析 | 第34-56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34页 |
3.2 公园绿地康体活动条件调查与分析 | 第34-47页 |
3.2.1 城市级公园绿地调研 | 第35-39页 |
3.2.2 区域级公园绿地调研 | 第39-42页 |
3.2.3 居住区级公园绿地调研 | 第42-46页 |
3.2.4 公园绿地综合分析 | 第46-47页 |
3.3 慢行系统康体活动条件调查与分析 | 第47-48页 |
3.4 体育场馆设施康体活动条件调查与分析 | 第48-52页 |
3.5 城市潜在康体活动空间调查与分析 | 第52-53页 |
3.6 总结 | 第53-56页 |
第四章 基于社会调查的公众康体设施使用情况分析 | 第56-66页 |
4.1 公众康体活动特征分析 | 第56-60页 |
4.1.1 康体活动频率 | 第57页 |
4.1.2 康体活动时间 | 第57-58页 |
4.1.3 康体活动场所 | 第58-59页 |
4.1.4 康体活动项目 | 第59-60页 |
4.2 公众对康体运动场所的心理偏好分析 | 第60-64页 |
4.2.1 康体活动场所的距离因素 | 第60-61页 |
4.2.2 康体活动场所的空间特征 | 第61-62页 |
4.2.3 康体活动场所的类型需求 | 第62-63页 |
4.2.4 公园绿地类康体活动场所的需求偏好 | 第63-64页 |
4.2.5 慢行系统类康体活动场所的需求偏好 | 第64页 |
4.3 总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康体城市导向的公共空间积极性设计策略 | 第66-76页 |
5.1 公共空间积极性设计的评价原则 | 第66-67页 |
5.1.1 基本评价原则 | 第66-67页 |
5.1.2 设计评价原则 | 第67页 |
5.2 城市公共空间积极性设计的整体策略 | 第67-72页 |
5.2.1 合理分布各级城市绿地公园 | 第67-70页 |
5.2.2 构建成网络的城市慢行系统 | 第70-71页 |
5.2.3 合理提升用地紧凑度与功能混合度 | 第71页 |
5.2.4 有效挖掘潜在城市康体活动空间 | 第71-72页 |
5.3 城市公共空间积极性设计的设计方法 | 第72-76页 |
5.3.1 配置完善的硬件设施 | 第72-73页 |
5.3.2 营造安全的活动空间 | 第73页 |
5.3.3 提供舒适的活动环境 | 第73-74页 |
5.3.4 形成亲和的交往氛围 | 第74-7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6-77页 |
6.2 今后研究方向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 A | 第82-8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