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肺癌概述及分类 | 第9-10页 |
1.2 肺癌早期诊断方法及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2.1 常规肺癌诊断方法 | 第10-11页 |
1.2.2 呼出气体诊断方法 | 第11-14页 |
1.3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PTR-MS理论研究 | 第17-27页 |
2.1 PTR-MS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 第17-19页 |
2.2 PTR-MS性能参数研究 | 第19-23页 |
2.2.1 PTR-MS检测信号校正方法的研究 | 第19-20页 |
2.2.2 PTR-MS检出限、定量限的确定方法研究 | 第20-21页 |
2.2.3 PTR-MS的E/N值对H3O+(H2O)n浓度的影响 | 第21-22页 |
2.2.4 离子源进气流速(FR,FlowRate)对H3O+产率的影响 | 第22-23页 |
2.3 NO~+反应试剂离子源的研究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漂移管内离子运动特性研究及仿真 | 第27-45页 |
3.1 漂移管内离子运动状态分析 | 第27-28页 |
3.1.1 离子迁移扩散 | 第27页 |
3.1.2 离子分子碰撞 | 第27-28页 |
3.2 漂移管中多物理场仿真方法的研究 | 第28-37页 |
3.2.1 仿真方法简介 | 第28-31页 |
3.2.2 仿真结构及条件 | 第31-33页 |
3.2.3 仿真结果 | 第33-35页 |
3.2.4 实验验证 | 第35-37页 |
3.3 利用多物理场仿真方法对PTR-MS离子聚焦透镜进行设计优化 | 第37-40页 |
3.3.1 离子聚焦透镜结构及仿真条件 | 第38页 |
3.3.2 离子透镜仿真结果 | 第38-40页 |
3.3.3 实验验证 | 第40页 |
3.4 漂移管中质子转移反应过程的仿真算法研究 | 第40-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PTR-MS检测人体呼气的方法学研究 | 第45-55页 |
4.1 呼气检测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45-51页 |
4.1.1 E/N值对呼气中VOCs检测的影响 | 第45-46页 |
4.1.2 死腔气对呼吸气体中VOCs检测的影响 | 第46-47页 |
4.1.3 鼻腔呼气对VOCs检测的影响 | 第47-48页 |
4.1.4 样本贮存时间对呼吸气体中VOCs检测的影响 | 第48-49页 |
4.1.5 实验环境温度对呼吸气体中VOCs检测的影响 | 第49页 |
4.1.6 空腹对呼吸气体中VOCs检测的影响 | 第49-51页 |
4.1.7 呼气湿度对呼气中VOCs检测的影响 | 第51页 |
4.2 呼气检测实验方案的建立 | 第51-53页 |
4.2.1 检测仪器与材料 | 第51-52页 |
4.2.2 采气过程 | 第52页 |
4.2.3 仪器条件 | 第52-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PTR-MS检测肺癌患者呼气中特征性VOCs的研究 | 第55-75页 |
5.1 实验流程 | 第55-56页 |
5.2 实验对象 | 第56页 |
5.2.1 肺癌组 | 第56页 |
5.2.2 正常健康人组 | 第56页 |
5.3 呼气数据分析方法 | 第56-61页 |
5.3.1 数据挖掘算法简介 | 第56-60页 |
5.3.2 呼气数据处理方法 | 第60-61页 |
5.4 利用多种数据挖掘算法筛选肺癌特征性VOCs及诊断模型的建立 | 第61-69页 |
5.4.1 研究对象相关数据 | 第61页 |
5.4.2 数据预处理结果 | 第61-63页 |
5.4.3 肺癌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组间Mann-Whitney检验结果 | 第63-64页 |
5.4.4 利用ANN进行数据挖掘 | 第64-65页 |
5.4.5 利用RF进行数据挖掘 | 第65-66页 |
5.4.6 利用SVM进行数据挖掘 | 第66页 |
5.4.7 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挖掘 | 第66-68页 |
5.4.8 基于四种数据挖掘算法结果的分析讨论 | 第68-69页 |
5.5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呼气特征性VOCs分析 | 第69-71页 |
5.6 肺癌特征性VOCs的生成机制研究 | 第71-72页 |
5.6.1 活性氧与氧自由基 | 第71页 |
5.6.2 脂质过氧化作用 | 第71页 |
5.6.3 脂质氧化作用过程及产物 | 第71页 |
5.6.4 肺癌呼气特征性VOCs的产生机制探讨 | 第71-7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2-7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75-7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