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9-21页 |
| 1.0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1 电解锰生产工艺流程 | 第10-11页 |
| 1.2 电解锰渣 | 第11-14页 |
| 1.2.1 电解锰渣的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电解锰渣的危害 | 第12-14页 |
| 1.3 电解锰渣渗滤液中氨氮的处理技术 | 第14-17页 |
| 1.3.1 生物法 | 第14-15页 |
| 1.3.2 空气吹脱法 | 第15页 |
| 1.3.3 离子交换法 | 第15-16页 |
| 1.3.4 折点氯化法 | 第16页 |
| 1.3.5 化学沉淀法 | 第16-17页 |
| 1.3.6 电化学氧化法 | 第17页 |
| 1.4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 1.5 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7-21页 |
| 1.5.1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 1.5.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1.5.3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 2.1.1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 第21页 |
| 2.1.2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 2.1.3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 2.2 测试方法 | 第22-23页 |
| 2.3 材料结构与表征 | 第23-25页 |
| 2.3.1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 第23页 |
| 2.3.2 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 | 第23页 |
|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23-24页 |
| 2.3.4 722型可见分光光度计 | 第24页 |
| 2.3.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第24-25页 |
| 3 电解锰渣理化特性 | 第25-33页 |
| 3.1 引言 | 第25页 |
| 3.2 电解锰渣组成分析 | 第25-26页 |
| 3.3 锰渣浸出特征研究 | 第26-29页 |
| 3.3.1 浸出方法对浸出液中氨氮的影响 | 第26-27页 |
| 3.3.2 浸出方法对浸出液中锰的影响 | 第27-28页 |
| 3.3.3 浸出方法对电解锰渣矿物组成的影响 | 第28-29页 |
| 3.4 电解锰渣电化学测试 | 第29-30页 |
| 3.5 电解锰渣渗滤液 | 第30-31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4 脉冲电化学氧化处理锰渣渗滤液中低浓度氨氮的研究 | 第33-57页 |
| 4.1 引言 | 第33页 |
| 4.2 脉冲电解实验过程 | 第33-35页 |
| 4.2.1 实验装置 | 第33-34页 |
| 4.2.2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 4.2.3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 4.3 脉冲电解参数对氨氮去除的影响 | 第35-38页 |
| 4.3.1 脉冲参数对氨氮去除的影响 | 第35-37页 |
| 4.3.2 电流密度对氨氮去除的影响 | 第37-38页 |
| 4.4 工艺条件对氨氮去除的影响 | 第38-41页 |
| 4.4.1 氯离子浓度对氨氮去除的影响 | 第38页 |
| 4.4.2 初始pH对氨氮去除的影响 | 第38-39页 |
| 4.4.3 初始温度对氨氮去除的影响 | 第39-40页 |
| 4.4.4 初始氨氮浓度对氨氮去除的影响 | 第40-41页 |
| 4.5 脉冲和直流优化效果对比 | 第41-42页 |
| 4.6 脉冲电解氨氮的动力学分析 | 第42-53页 |
| 4.6.1 脉冲频率、占空比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 4.6.2 电流密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44-46页 |
| 4.6.3 Cl~-NH_4~+?摩尔比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46-48页 |
| 4.6.4 初始p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48页 |
| 4.6.5 初始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48-50页 |
| 4.6.6 初始氨氮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 4.6.7 优化工艺下反应速率变化 | 第51-53页 |
| 4.7 脉冲电化学氧化氨氮的机理分析 | 第53-55页 |
| 4.7.1 中间产物及氧化速率分析 | 第53-54页 |
| 4.7.2 实验原理 | 第54-55页 |
| 4.8 脉冲处理锰渣渗滤液 | 第55-56页 |
| 4.9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5 电化学法联合第三极吸附去除锰渣渗滤液中氨氮的研究 | 第57-67页 |
| 5.1 引言 | 第57页 |
| 5.2 电化学联合第三极吸附实验过程 | 第57-59页 |
| 5.2.1 实验装置 | 第57-58页 |
| 5.2.2 实验材料 | 第58-59页 |
| 5.2.3 实验方法 | 第59页 |
| 5.3 第三极吸附剂对氨氮的影响 | 第59-60页 |
| 5.4 模拟液氨氮浓度变化 | 第60页 |
| 5.5 电解锰渣共存金属阳离子的影响 | 第60-62页 |
| 5.6 电解锰渣渗滤液的研究 | 第62-63页 |
| 5.7 电化学法联合第三极吸附机理分析 | 第63-66页 |
| 5.7.1 第三极吸附动力学分析 | 第63-64页 |
| 5.7.2 粒子电极成分分析 | 第64-65页 |
| 5.7.3 电化学反应机理分析 | 第65-66页 |
| 5.8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6 总结 | 第67-69页 |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 6.2 创新点 | 第68页 |
| 6.3 展望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 附录 | 第77页 |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7页 |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目录 | 第77页 |
| C.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