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生物化学燃料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论文

基于微藻生物炭的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传输特性和阴极性能强化

中文摘要第3-6页
英文摘要第6-9页
1 绪论第13-29页
    1.1 前言第13-14页
    1.2 MFC简介第14-20页
        1.2.1 MFC发展进程第14-15页
        1.2.2 MFC原理第15-16页
        1.2.3 MFC分类第16-18页
        1.2.4 MFC性能影响因素第18-20页
    1.3 MFC阴极ORR催化剂研究现状第20-25页
    1.4 微生物燃料电池空气阴极制作的研究现状第25页
    1.5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第25-29页
        1.5.1 已有研究工作的不足第25-26页
        1.5.2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6-29页
2 实验设计及方法第29-41页
    2.1 实验试剂与材料第29-30页
    2.2 实验仪器第30-31页
    2.3 MFC反应器结构及电极制作第31-32页
        2.3.1 单室空气阴极MFC第31-32页
        2.3.2 MFC阳极制作及预处理第32页
        2.3.3 MFC空气阴极制作第32页
    2.4 材料物理表征方法第32-35页
        2.4.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表征第32页
        2.4.2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第32-33页
        2.4.3 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测定第33-34页
        2.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第34页
        2.4.5 X射线衍射光谱(XRD)表征第34-35页
        2.4.6 拉曼光谱分析第35页
        2.4.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表征第35页
    2.5 电化学测试方法第35-38页
        2.5.1 线性电势扫描伏安法第35-36页
        2.5.2 旋转环盘电极(RRDE)测试第36-37页
        2.5.3 电化学阻抗谱第37-38页
        2.5.4 恒电势法第38页
    2.6 MFC接种与启动第38页
    2.7 MFC系统评价指标及测量方法第38-41页
        2.7.1 MFC电压及阴阳极电势第38-39页
        2.7.2 MFC阴、阳极极化曲线及功率密度曲线第39-41页
3 氮自掺杂ORR催化剂及MFC的传输特性和性能特性第41-59页
    3.1 引言第41-42页
    3.2 实验部分第42-43页
        3.2.1 ORR催化剂材料选取及制备第42-43页
        3.2.2 材料物理表征第43页
        3.2.3 催化剂电化学测试第43页
        3.2.4 MFC电池产电性能测试第4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3-58页
        3.3.1 不同碳化温度对催化剂微观形貌及孔隙结构的影响第43-46页
        3.3.2 不同碳化温度对催化剂石墨化程度的影响第46-47页
        3.3.3 不同碳化温度对催化剂自掺杂效果的影响第47-50页
        3.3.4 不同碳化温度对催化剂ORR催化性能的影响第50-53页
        3.3.5 负载不同碳化温度催化剂的MFC产电特性和传输特性第53-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4 Fe/N-CORR催化剂及MFC的传输特性和性能特性第59-89页
    4.1 引言第59-60页
    4.2 实验方法第60-61页
        4.2.1 ORR催化剂材料选取及制备第60页
        4.2.2 材料物理表征第60-61页
        4.2.3 电化学测试第61页
        4.2.4 MFC电池产电性能测试第6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1-86页
        4.3.1 铁元素价态对催化剂微观形貌及孔隙结构的影响第61-63页
        4.3.2 铁元素价态对催化剂表面缺陷的影响第63-65页
        4.3.3 铁元素价态对催化剂杂原子掺杂效果的影响第65-71页
        4.3.4 铁元素价态对催化剂ORR催化活性的影响第71-72页
        4.3.5 负载不同Fe/N-C催化剂MFC的传输特性和产电特性第72-76页
        4.3.6 水热Fe~(2+)浓度对催化剂微观形貌及孔隙结构的影响第76-78页
        4.3.7 水热Fe~(2+)浓度对催化剂表面缺陷的影响第78-80页
        4.3.8 水热Fe~(2+)浓度对催化剂杂原子掺杂效果的影响第80-85页
        4.3.9 水热Fe~(2+)浓度对催化剂ORR催化活性的影响第85页
        4.3.10 负载不同Fe~(2+)浓度水热Fe/N-C催化剂MFC的产电特性第85-86页
    4.4 本章小结第86-89页
5 一体式管式空气阴极及MFC的传输特性和性能特性第89-101页
    5.1 引言第89页
    5.2 实验部分第89-91页
        5.2.1 材料选取及空气阴极制作第89-90页
        5.2.2 材料物理表征第90页
        5.2.3 电化学测试第90页
        5.2.4 MFC反应器结构第90-91页
        5.2.5 MFC电池产电性能测试第91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1-98页
        5.3.1 水热Fe~(3+)对空气阴极微观形貌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第91-93页
        5.3.2 水热Fe~(3+)对空气阴极表面缺陷程度的影响第93-94页
        5.3.3 水热Fe~(3+)对空气阴极杂原子掺杂的影响第94-96页
        5.3.4 水热Fe~(3+)对空气阴极ORR催化活性的影响第96页
        5.3.5 水热Fe~(3+)对空气阴极组装的MFC产电特性及传输特性的影响第96-98页
    5.4 本章小结第98-101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01-105页
    6.1 本文主要结论第101-103页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103-104页
    6.3 后继研究工作展望第104-105页
致谢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7页
附录第117-118页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17页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17页
    C.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第117-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生物膜成膜及质子传输特性研究
下一篇:电解锰渣渗滤液中低浓度氨氮的去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