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峰山镇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1-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3页 |
1 引言 | 第14-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5-16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6-17页 |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17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2.1.1 乡村旅游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乡村旅游的特点 | 第19-20页 |
2.1.3 乡村旅游的类型 | 第20页 |
2.1.4 乡村旅游的发展原则 | 第20-21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2.2.2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2页 |
2.2.3 体验经济理论/ | 第22-23页 |
2.2.4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松峰山镇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25-34页 |
3.1 松峰山镇乡村旅游发展基础 | 第25-26页 |
3.1.1 松峰山镇基本情况 | 第25页 |
3.1.2 松峰山镇旅游资源 | 第25-26页 |
3.2 松峰山镇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 第26-31页 |
3.2.1 松峰山镇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 第26-28页 |
3.2.2 松峰山镇乡村旅游发展特点 | 第28-29页 |
3.2.3 松峰山镇乡村旅游发展类型 | 第29-31页 |
3.3 松峰山镇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3.3.1 生态环境破坏,保护意识不足 | 第31页 |
3.3.2 开发层次不够,同质竞争严重 | 第31页 |
3.3.3 基础设施简陋,品牌宣传欠缺 | 第31-32页 |
3.3.4 服务体系欠缺,管理能力有限 | 第32-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典型案例及启示 | 第34-40页 |
4.1 国内乡村旅游案例 | 第34-36页 |
4.1.1 蓟县体验型乡村旅游 | 第34页 |
4.1.2 婺源资源型乡村旅游 | 第34-35页 |
4.1.3 舟山主题型乡村旅游 | 第35-36页 |
4.2 国外乡村旅游案例 | 第36-38页 |
4.2.1 美国弗雷斯诺乡村旅游 | 第36-37页 |
4.2.2 法国普罗旺斯乡村旅游 | 第37页 |
4.2.3 日本水上町乡村旅游 | 第37-38页 |
4.3 对松峰山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 | 第38-39页 |
4.3.1 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发挥政府职能 | 第38页 |
4.3.2 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健全产业结构 | 第38页 |
4.3.3 发展乡村旅游需要突出地方特色 | 第38-39页 |
4.3.4 发展乡村旅游需要拓宽融资渠道 | 第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5 松峰山镇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0-45页 |
5.1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 第40-41页 |
5.1.1 做好产业规划 | 第40页 |
5.1.2 创新组织管理 | 第40页 |
5.1.3 加强环境监管 | 第40-41页 |
5.2 深度开发旅游资源 | 第41页 |
5.2.1 挖掘文化价值 | 第41页 |
5.2.2 加快产业融合 | 第41页 |
5.3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 第41-43页 |
5.3.1 提高基建水平 | 第41-42页 |
5.3.2 保障融资渠道 | 第42页 |
5.3.3 加快人才培养 | 第42-43页 |
5.4 加大营销宣传力度 | 第43页 |
5.4.1 打造地方品牌增加地区知名度 | 第43页 |
5.4.2 结合互联网技术进行市场营销 | 第4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6 结论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