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1.1 启动子概述 | 第11-12页 |
1.1.1 启动子结构 | 第11-12页 |
1.2 ZBED6基因简介 | 第12-13页 |
1.2.1 ZBED基因家族 | 第12页 |
1.2.2 锌指蛋白结构与功能 | 第12-13页 |
1.2.3 ZBED6基因功能 | 第13页 |
1.3 Tβ4基因简介 | 第13-16页 |
1.3.1 Tβ基因家族 | 第13页 |
1.3.2 Tβ4结构 | 第13-14页 |
1.3.3 Tβ4功能 | 第14-16页 |
1.4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7-29页 |
2.1 材料 | 第17-19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17页 |
2.1.2 细胞系 | 第17页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7-18页 |
2.1.4 实验试剂及耗材 | 第18页 |
2.1.5 实验主要药品配置 | 第18页 |
2.1.6 主要分子生物学软件 | 第18页 |
2.1.7 相关信息学网站 | 第18-19页 |
2.2 方法 | 第19-29页 |
2.2.1 DNA提取 | 第19页 |
2.2.2 猪PK15细胞的培养 | 第19-20页 |
2.2.3 猪ZBED6和Tβ4基因启动子核心区序列分析 | 第20-23页 |
2.2.4 启动子区系列缺失载体的构建 | 第23-25页 |
2.2.5 启动子区关键转录调控元件的筛选与验证 | 第25-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55页 |
3.1 民猪总DNA的提取 | 第29页 |
3.2 ZBED6基因启动子的鉴定 | 第29-33页 |
3.2.1 PCR扩增 | 第29-30页 |
3.2.2 测序 | 第30-32页 |
3.2.3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构建 | 第32页 |
3.2.4 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 第32-33页 |
3.3 ZBED6基因启动子核心序列的分析结果 | 第33-36页 |
3.3.1 克隆载体的构建 | 第33-34页 |
3.3.2 报告基因质粒的构建 | 第34-35页 |
3.3.3 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 | 第35-36页 |
3.4 ZBED6基因调控元件的筛选与验证 | 第36-44页 |
3.4.1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6-37页 |
3.4.2 缺失突变分析 | 第37-42页 |
3.4.3 CREB3转录因子的过表达分析 | 第42-44页 |
3.5 Tβ4基因启动子核心序列的分析结果 | 第44-47页 |
3.5.1 PCR扩增 | 第44-45页 |
3.5.2 测序 | 第45-46页 |
3.5.3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构建 | 第46-47页 |
3.5.4 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 第47页 |
3.6 Tβ4基因调控元件的筛选与验证 | 第47-49页 |
3.6.1 缺失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7-48页 |
3.6.2 报告基因质粒构建 | 第48页 |
3.6.3 荧光素酶活性分析 | 第48-49页 |
3.7 Tβ4基因关键转录调控因子的验证 | 第49-55页 |
3.7.1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9-50页 |
3.7.2 缺失突变分析 | 第50-51页 |
3.7.3 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 | 第51-52页 |
3.7.4 转录因子ELK-1过表达分析 | 第52-55页 |
4 讨论 | 第55-58页 |
4.1 ZBED6基因启动子区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5-56页 |
4.2 ZBED6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分析 | 第56页 |
4.3 Tβ4基因启动子区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6页 |
4.4 Tβ4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分析 | 第56-58页 |
5 结论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