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矿产普查与勘探论文--数学勘探论文

黑龙江省伊春地区铅锌多金属矿产预测

内容提要第1-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矿产预测发展与研究现状第10-13页
     ·国外发展和现状第10-12页
     ·国内发展和研究现状第12-13页
     ·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研究现状第13页
   ·研究内容第13-14页
     ·资料解释研究第13页
     ·典型矿床研究第13-14页
     ·信息关联研究第14页
     ·铅锌多金属矿床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第14页
     ·铅锌多金属矿产定位预测第14页
   ·研究区的自然概况第14-17页
     ·地理位置及交通第14-15页
     ·自然经济概况第15-17页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7-32页
   ·研究区的大地构造位置第17-19页
   ·区域地质第19-32页
     ·地层第19-28页
     ·构造第28-30页
     ·侵入岩第30-32页
第3章 地球物理资料解释第32-47页
   ·资料解释概述第32-35页
     ·解释原则第32-33页
     ·各种资料解释简述第33-35页
   ·航磁、重力资料的定性解释第35-41页
     ·研究区航空磁测资料解释第35-40页
     ·重力资料的定性解释第40-41页
   ·磁场、重力资料定量解释第41-47页
     ·磁场、重力数据处理第41-42页
     ·磁场、重力数据结果解释第42-47页
第4章 地球化学资料第47-59页
   ·元素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第47-54页
     ·Pb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第47-48页
     ·锌元素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第48-50页
     ·Cu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第50-51页
     ·Au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第51-52页
     ·Ag 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第52-53页
     ·其它元素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第53-54页
   ·地球化学异常第54-59页
     ·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第54-55页
     ·元素组合异常及特征第55-59页
第5章 铅锌矿典型矿床第59-96页
   ·小西林铅锌多金属矿床第59-76页
     ·矿区地质特征第59-63页
     ·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第63-70页
     ·矿床成因第70-76页
   ·二股铅锌多金属矿床第76-87页
     ·矿区地质特征第76-80页
     ·矿床地质特征第80-85页
     ·矿床成因第85-87页
   ·翠宏山铅锌多金属矿床第87-96页
     ·矿区地质第87-91页
     ·矿床地质特征第91-95页
     ·矿床成因类型第95-96页
第6章 铅锌矿产资源预测图的编制第96-119页
   ·控矿条件分析第96-105页
     ·地质环境与矿产第96-97页
     ·前寒武纪基底与铅锌矿第97页
     ·断裂构造与铅锌矿产第97-98页
     ·含矿建造及与成矿关系第98-100页
     ·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第100-105页
   ·成矿规律第105-111页
     ·铅锌矿产的形成环境第105页
     ·铅锌矿产的形成时期第105页
     ·铅锌矿产的空间分布第105-111页
   ·铅锌矿产资源统计地质单元划分第111-113页
     ·铅锌矿产统计地质单元的划分第112-113页
     ·铅锌矿产统计单元的划分第113页
   ·铅锌多金属矿产资源预测图编制第113-115页
   ·铅锌多金属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第115-119页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之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第115-117页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铅锌多金属矿床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第117-119页
第7章 铅锌多金属矿产资源预测第119-140页
   ·数学方法简述第119-123页
     ·数学方法第119页
     ·本研究使用的数学方法第119-123页
   ·定量预测流程第123-124页
   ·变量研究第124-129页
     ·变量选择第124-126页
     ·变量赋值第126-127页
     ·重要变量的优化第127-129页
   ·铅锌多金属矿产位置估计第129-140页
第8章 预测成果表达第140-153页
   ·矿产资源分布图编制第140-142页
     ·预测成果解释与分析第140-142页
   ·工作建议第142-153页
     ·工作建议部署图第142-145页
     ·工作建议第145-153页
第9章 成果与展望第153-155页
   ·取得的主要成果第153-154页
   ·展望第154-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5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59-160页
致谢第160-161页
摘要第161-163页
Abstract第163-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仿生耦合单元体对蠕墨铸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哀牢山地区金多金属矿产资源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