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

中国产融结合效率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导论第14-25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4-18页
        1.1.1 研究背景第16-17页
        1.1.2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2 相关重要概念界定第18-21页
        1.2.1 产融结合第18页
        1.2.2 产融结合效率第18-21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1-23页
        1.3.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3.2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4 创新点与主要不足之处第23-25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第25-38页
    2.1 文献综述第25-33页
        2.1.1 国外文献综述第25-28页
        2.1.2 国内文献综述第28-32页
        2.1.3 简要评述第32-33页
    2.2 相关理论阐述第33-38页
        2.2.1 社会分工理论第33-34页
        2.2.2 资本循环理论第34-35页
        2.2.3 产业融合理论第35-38页
第三章 产融结合发展历史回眸第38-57页
    3.1 发达国家产融结合发展历程第38-46页
        3.1.1 市场主导型产融结合模式发展历程及特点第38-40页
        3.1.2 银行主导型产融结合模式发展历程及特点第40-44页
        3.1.3 发达国家产融结合的经验总结第44-46页
    3.2 中国产融结合发展历程第46-50页
        3.2.1 产融结合起步阶段第46-47页
        3.2.2 产融结合治理阶段第47-48页
        3.2.3 产融结合曲折发展阶段第48-49页
        3.2.4 产融结合快速发展阶段第49-50页
    3.3 当前中国产融结合发展现状分析第50-55页
        3.3.1 产融结合现状第50-53页
        3.3.2 产融结合存在的问题第53-55页
    3.4 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中国产融结合效率测度研究第57-84页
    4.1 产融结合效率测度方法介绍及选择第57-62页
        4.1.1 数据包络分析法第58-59页
        4.1.2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第59-60页
        4.1.3 半参数法第60-62页
    4.2 Olley--Pakes半参数法模型构建第62-64页
        4.2.1 理论模型推导过程第62-64页
        4.2.2 测算步骤第64页
    4.3 产融结合效率测度样本选择及模型设计第64-66页
        4.3.1 样本选择第64-65页
        4.3.2 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第65-66页
        4.3.3 模型设定及说明第66页
    4.4 产融结合效率测度结果及分析第66-82页
        4.4.1 产融结合效率总体分析第66-69页
        4.4.2 农业和采矿业产融结合效率分析第69-73页
        4.4.3 制造业产融结合效率分析第73-78页
        4.4.4 服务业产融结合效率分析第78-80页
        4.4.5 房地产建筑业产融结合效率分析第80-82页
    4.5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五章 中国产融结合效率收敛性分析第84-95页
    5.1 产融结合效率收敛的检验分析第84-87页
        5.1.1 绝对收敛检验第84-86页
        5.1.2 条件收敛检验第86-87页
    5.2 产融结合效率分布的动态演进分析第87-93页
        5.2.1 方法选择及说明第87-88页
        5.2.2 Epanechnikov核函数构建第88-89页
        5.2.3 马尔科夫链方法构建第89-90页
        5.2.4 实证结果分析第90-93页
    5.3 小结第93-95页
第六章 中国产融结合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第95-111页
    6.1 理论分析及假设第95-98页
        6.1.1 基于分工理论视角分析及假设第95-96页
        6.1.2 基于企业微观视角分析及假设第96页
        6.1.3 基于宏观经济环境视角分析及假设第96-98页
    6.2 指标选择及模型设计第98-102页
        6.2.1 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第98-100页
        6.2.2 变量统计性描述及均值检验第100-101页
        6.2.3 模型及说明第101-102页
    6.3 实证结果第102-109页
        6.3.1 总体分析第102-103页
        6.3.2 分行业分析第103-105页
        6.3.3 分参股金融机构类型分析第105-106页
        6.3.4 分所有权性质分析第106-107页
        6.3.5 分资产规模分析第107-109页
    6.4 内生性检验第109页
    6.5 小结第109-111页
第七章 提高我国产融结合效率的对策建议第111-119页
    7.1 构建以产为主的产融结合发展模式第111-113页
        7.1.1 加快建立产融结合的准入、退出管理制度第111-112页
        7.1.2 加强高新技术企业产融结合政策倾斜第112页
        7.1.3 强化产能过剩产业限制政策第112-113页
        7.1.4 切实落实民营企业产融结合的优惠政策第113页
    7.2 构建完善的产融结合监管体系第113-117页
        7.2.1 加强金融机构股东备案制度第113-114页
        7.2.2 加快建立产融结合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第114-115页
        7.2.3 重点关注偿债能力及现金流量变化第115-117页
        7.2.4 进一步完善产融结合专业经理人管理机制第117页
    7.3 加强法制建设,保障产融结合高效发展第117-119页
        7.3.1 完善与企业破产相关的法律内容第117-118页
        7.3.2 完善与投资者保护相关的法律内容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0页
附表第130-141页
    附表1: 农林牧副渔样本企业(33家)第130-131页
    附表2: 采矿及相关行业样本企业(64家)第131-132页
    附表3: 化工制造业样本企业(56家)第132-134页
    附表4: 医药制造业样本企业(20家)第134页
    附表5: 电子机械制造业样本企业(72家)第134-136页
    附表6: 服务业样本企业(97家)第136-138页
    附表7: 房地产建筑业样本企业(46家)第138-139页
    附表8: 综合类样本企业(56家)第139-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4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导师主持的研究课题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力模型驱动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在线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人民币国际化清算的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