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专用汽车论文

电传动履带车辆机电联合制动控制策略与试验技术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20-41页
    1.1 课题背景、意义及来源第20-22页
    1.2 电传动履带车辆的发展现状第22-25页
    1.3 履带车辆制动技术发展现状第25-29页
        1.3.1 履带车辆制动器介绍第25-27页
        1.3.2 履带车辆联合制动技术研究现状第27-29页
            1.3.2.1 传统履带车辆联合制动技术研究现状第27-28页
            1.3.2.2 电传动履带车辆联合制动技术研究现状第28-29页
    1.4 电传动履带车辆机电联合制动控制技术研究进展第29-35页
        1.4.1 机电联合制动力矩稳态分配策略第30-31页
        1.4.2 机电联合制动力矩动态协调分配策略第31-33页
        1.4.3 机电联合制动稳定性控制技术第33-34页
        1.4.4 计及机电联合制动的整车能量管理策略第34-35页
    1.5 电传动履带车辆台架试验技术研究进展第35-38页
        1.5.1 车辆台架试验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36-37页
        1.5.2 动态负载电模拟技术的研究现状第37-38页
    1.6 本文组织结构与主要研究内容第38-41页
第2章 机电联合制动系统建模第41-72页
    2.1 引言第41页
    2.2 机电联合制动系统组成第41-43页
    2.3 机械制动系统建模第43-55页
        2.3.1 机械制动器简介第43-44页
        2.3.2 机械制动系统的时变迟滞动态特性分析第44-51页
            2.3.2.1 机械制动系统性能试验研究第44-47页
            2.3.2.2 时变迟滞机械制动系统动态特性分析第47-51页
        2.3.3 时变迟滞机械制动系统的Smith预估控制第51-55页
    2.4 电气制动系统建模第55-69页
        2.4.1 电机系统建模第55-62页
            2.4.1.1 电机性能测试试验第55-57页
            2.4.1.2 电机动态特性分析第57-59页
            2.4.1.3 电机仿真模型第59-62页
        2.4.2 电池组建模第62-69页
            2.4.2.1 常见储能器对比第62-63页
            2.4.2.2 电池组模型第63-68页
            2.4.2.3 DC-DC转换器模型第68-69页
    2.5 机电联合制动系统建模第69-71页
    2.6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3章 机电联合制动力矩协调分配控制策略设计第72-100页
    3.1 引言第72页
    3.2 机电联合制动力矩分配理论模型第72-74页
    3.3 基于模糊控制的制动力矩稳态分配策略研究第74-79页
        3.3.1 模糊控制理论概述第74页
        3.3.2 制动力矩稳态分配的模糊控制策略设计第74-79页
    3.4 机电联合制动性能评价指标第79-81页
    3.5 机电联合制动力矩稳态分配策略仿真分析第81-88页
        3.5.1 低速轻度制动工况仿真第83-84页
        3.5.2 中速中度制动工况仿真第84-85页
        3.5.3 高速重度制动工况仿真第85-86页
        3.5.4 间歇制动工况仿真结果第86-88页
    3.6 基于前馈-反馈控制的制动力矩动态协调分配策略研究第88-94页
        3.6.1 机械制动时变迟滞效应对机电联合制动的影响第88-91页
        3.6.2 动态协调分配控制策略设计第91-94页
    3.7 机电联合制动力矩动态协调分配控制策略仿真分析第94-99页
        3.7.1 低速轻度及高速重度制动工况仿真分析第94-97页
        3.7.2 有无动态协调控制的机电联合制动性能对比分析第97-99页
    3.8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4章 机电联合制动稳定性与能源经济性研究第100-132页
    4.1 引言第100页
    4.2 整车机电联合制动稳定性影响因素第100-102页
        4.2.1 内部扰动因素影响分析第101-102页
        4.2.2 外部扰动因素影响分析第102页
    4.3 基于模糊PI的偏差耦合制动同步控制策略研究第102-107页
        4.3.1 整车总制动系统数学建模第102-104页
        4.3.2 制动转向动力学建模第104-105页
        4.3.3 整车双侧制动同步控制策略设计第105-107页
    4.4 整车制动稳定性仿真分析第107-116页
        4.4.1 计及内部扰动的制动同步控制仿真分析第107-109页
        4.4.2 计及外部扰动的制动同步控制仿真分析第109-116页
    4.5 计及机电联合制动的整车能量管理策略设计第116-123页
        4.5.1 面向控制的前功率链建模第116-120页
            4.5.1.1 发动机模型第116-118页
            4.5.1.2 发电机模型第118-120页
        4.5.2 整车能量管理策略设计第120-123页
    4.6 机电联合制动对整车能源经济性的影响规律第123-131页
        4.6.1 整车仿真模型的建立第123-124页
        4.6.2 实际路面行驶工况介绍第124页
        4.6.3 有无机电联合制动的整车能量变化规律第124-131页
    4.7 本章小结第131-132页
第5章 机电联合制动试验系统动态负载模拟技术研究第132-150页
    5.1 引言第132页
    5.2 试验系统总体构成第132-134页
    5.3 动态负载模拟平台设计第134-136页
    5.4 车辆路面阻力负载及惯性负载计算第136-141页
        5.4.1 电传动履带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第136-138页
        5.4.2 履带车辆等效转动惯量计算第138-141页
    5.5 动态负载模拟平台系统建模第141-143页
        5.5.1 电传动履带车辆驱动系统建模第142页
        5.5.2 动态负载模拟试验平台系统建模第142-143页
    5.6 基于速度跟踪法的动态负载电模拟控制技术第143-148页
        5.6.1 逆动力学方法第144-146页
        5.6.2 带前馈补偿的速度跟踪方法第146-148页
    5.7 动态负载模拟试验系统控制策略与仿真模型第148-149页
    5.8 本章小结第149-150页
第6章 硬件在环实时仿真与台架试验验证第150-172页
    6.1 引言第150页
    6.2 台架试验验证第150-160页
        6.2.1 负载模拟平台试验系统组成第150-153页
        6.2.2 动态负载电模拟技术有效性验证第153-159页
        6.2.3 负载模拟系统模型准确性验证第159-160页
    6.3 硬件在环实时仿真验证第160-171页
        6.3.1 硬件在环实时仿真平台组成第160-162页
        6.3.2 机电联合制动力矩协调分配控制策略有效性验证第162-164页
        6.3.3 机电联合制动同步控制策略有效性验证第164-167页
        6.3.4 机电联合制动整车能源经济性实时仿真验证第167-171页
    6.4 本章小结第171-172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72-175页
    7.1 全文总结第172-174页
    7.2 工作展望第174-175页
参考文献第175-18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与课题情况第186页

论文共1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大功率湿式离合器摩擦特性与动态强度数值分析及试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主被动融合的非合作目标重建与位姿测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