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7-15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或有可转债合约设计的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1.2.2 或有可转债定价方法的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1.2.3 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1-12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5页 |
1.3.1 对现有或有可转债设计的改进 | 第12页 |
1.3.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1.3.3 论文的内容框架 | 第13-15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5-24页 |
2.1 或有可转债概述 | 第15-17页 |
2.1.1 与传统可转债的差别 | 第15-16页 |
2.1.2 或有可转债转换形式 | 第16-17页 |
2.1.3 或有可转债基本条款要素 | 第17页 |
2.2 激励相容原理 | 第17-19页 |
2.2.1 激励相容理论 | 第17-19页 |
2.2.2 激励相容原理在操纵转股问题中的应用 | 第19页 |
2.3 或有可转债定价工具 | 第19-24页 |
2.3.1 二叉树图 | 第19-21页 |
2.3.2 路径依赖原理 | 第21-22页 |
2.3.3 普通债券定价方法 | 第22页 |
2.3.4 Jarrow-Turnbull模型 | 第22-24页 |
3 PWDCs合约设计及其定价方法 | 第24-35页 |
3.1 PWDCs合约的运作机理 | 第24-27页 |
3.1.1 合约数值算例 | 第24-25页 |
3.1.2 合约条款设计 | 第25-26页 |
3.1.3 励相容原理分析 | 第26-27页 |
3.2 PWDCs定价模型的构建 | 第27-31页 |
3.2.1 基本假设 | 第27-28页 |
3.2.2 PWDCs定价模型 | 第28-31页 |
3.3 基于激励相容原理的参数约束 | 第31-35页 |
3.3.1 PWDCs价值方差的计算 | 第32页 |
3.3.2 对Var是关于α和θ凸函数的分析 | 第32-33页 |
3.3.3 α和θ的最优解的计算方法 | 第33-35页 |
4 实证研究 | 第35-41页 |
4.1 数据来源与参数设置 | 第35-36页 |
4.2 定价结果分析 | 第36页 |
4.3 敏感性分析 | 第36-41页 |
4.3.1 转换系数对PWDCs价值的影响 | 第36-37页 |
4.3.2 无风险利率对PWDCs价值的影响 | 第37-38页 |
4.3.3 触发强度对PWDCs价值的影响 | 第38页 |
4.3.4 无风险利率对最优转换系数与最优返现比例的影响 | 第38-39页 |
4.3.5 触发强度对最优转换系数与最优返现比例的影响 | 第39-41页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1-43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1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A PWDCs定价的Matlab程序 | 第46-49页 |
附录B 求解PWDCs期初价值V_(PWDCs) | 第49-51页 |
附录C 求解最优转换系数α与最优返现比率θ的相关计算 | 第51-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