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玻璃工业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皮秒激光制备超疏水光伏玻璃表面形貌及其润湿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8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自然界中的超疏水现象第11-14页
    1.3 超疏水表面相关基本概念第14-16页
        1.3.1 接触角第14-15页
        1.3.2 滚动角第15-16页
    1.4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第16-23页
        1.4.1 水热反应第16-18页
        1.4.2 化学气相沉积第18页
        1.4.3 自组装和层层自组装法(LBL)第18-19页
        1.4.4 超短脉冲激光刻蚀法第19-23页
    1.5 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功能第23-26页
        1.5.1 抗结冰第23页
        1.5.2 超疏油第23-24页
        1.5.3 电润湿第24-25页
        1.5.4 抗腐蚀第25-26页
        1.5.5 减阻第26页
    1.6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设备及表征方法第28-37页
    2.1 引言第28页
    2.2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28-29页
        2.2.1 实验材料第28-29页
        2.2.2 实验试剂第29页
    2.3 皮秒脉冲激光设备第29-30页
    2.4 表征方法及主要分析仪器第30-35页
        2.4.1 微观形貌观测第30-32页
        2.4.2 表面接触角测量第32-33页
        2.4.3 表面化学成分和化学结构测量第33-34页
        2.4.4 光学性能检测第34-35页
        2.4.5 其它实验仪器第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超疏水光伏玻璃表面的制备与疏水性分析第37-50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实验步骤第37-39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9-48页
        3.3.1 表面微观形貌分析第39-41页
        3.3.2 光伏玻璃表面的润湿性分析第41-42页
        3.3.3 超疏水光伏玻璃表面的化学成分及化学结构第42-46页
        3.3.4 超疏水光伏玻璃表面的形成机理第46-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不同激光工艺参数对光伏玻璃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第50-66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实验方案与步骤第50-52页
        4.2.1 实验方案第50-51页
        4.2.2 实验步骤第51-52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2-65页
        4.3.1 表面微观形貌分析第52-56页
        4.3.2 不同激光脉冲能量对光伏玻璃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第56-58页
        4.3.3 不同激光扫描间距对光伏玻璃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第58-61页
        4.3.4 超疏水光伏玻璃表面的透光率分析第61-63页
        4.3.5 水下超疏油特性分析第63-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5.1 总结第66-67页
    5.2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原胶盐溶液减阻及抗剪切特性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单晶氧化镓研抛加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