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词汇与缩略语 | 第20-22页 |
摘要 | 第22-24页 |
Abstract | 第24-2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7-37页 |
1.1 研究与意义 | 第27-28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8-33页 |
1.2.1 水文条件对河流营养盐输送的影响机制 | 第28-29页 |
1.2.2 河流营养盐通量研究手段 | 第29-31页 |
1.2.3 LOADEST模型研究与应用情况 | 第31-32页 |
1.2.4 LOADEST发展趋势 | 第32-33页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33-37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3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4-37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7-49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37-38页 |
2.1.1 自然环境 | 第37-38页 |
2.1.2 社会经济 | 第38页 |
2.2 定点连续观测方案 | 第38-39页 |
2.3 样品采集、保存与测定 | 第39-41页 |
2.4 数据预处理与综合分析 | 第41-43页 |
2.4.1 流量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 第41页 |
2.4.2 降雨数据收集与计算 | 第41-42页 |
2.4.3 营养盐观测通量与负荷估算过程 | 第42-43页 |
2.4.4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3页 |
2.5 LOADEST模型 | 第43-49页 |
2.5.1 模型原理 | 第43-46页 |
2.5.2 模型选择标准 | 第46-47页 |
2.5.3 建立模型 | 第47-48页 |
2.5.4 敏感性分析 | 第48-49页 |
第3章 九龙江流域水文与营养盐基本特征 | 第49-83页 |
3.1 九龙江流域的气象水文条件 | 第49-58页 |
3.1.1 历史水文情况 | 第49-51页 |
3.1.2 观测期间北溪和西溪的气象水文条件(2014~2016年) | 第51-58页 |
3.2 九龙江北溪和西溪定点每日观测结果 | 第58-67页 |
3.2.1 营养盐逐日浓度基本特征 | 第58-64页 |
3.2.2 营养盐逐日通量观测结果 | 第64-67页 |
3.3 洪水事件九龙江营养盐动态变化、输出过程与通量 | 第67-74页 |
3.4 九龙江营养盐输出的水文调控过程 | 第74-8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4章 九龙江LOADEST模型效果评估与优化 | 第83-115页 |
4.1 不同时间尺度的模型效果 | 第83-99页 |
4.1.1 多年模型 | 第83-85页 |
4.1.2 单年模型 | 第85-88页 |
4.1.3 分段模型 | 第88-99页 |
4.2 不同采样策略的模型效果 | 第99-106页 |
4.2.1 低频观测时营养盐年月通量的模拟误差 | 第99-100页 |
4.2.2 样品部分缺失时洪水事件营养盐通量的模拟误差 | 第100-103页 |
4.2.3 高频观测时洪水事件营养盐通量的模拟误差 | 第103-106页 |
4.3 水文条件对模型效果的影响 | 第106-11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2-115页 |
第5章 LOADEST模型在河流入海通量在线监控中的应用 | 第115-123页 |
5.1 LOADEST模型与河流通量智能监控系统的集成应用 | 第115-118页 |
5.2 基于模型情景分析提出监测仪器稳定性要求 | 第118-12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3-12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23-124页 |
6.2 创新点 | 第124-125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125-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40页 |
致谢 | 第140-142页 |
附录 硕士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与发表的论文 | 第142页 |